LCD中的扩散膜是什么原理

他表面的涂层主要成分是什么?是荧光粉么
2025-04-01 07:09:3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LCD模块中,将CCFL的线性光源或LED的点状光源均匀转换成面光源时,需藉由扩散材料如扩散膜,使光线形成漫射来达到匀光的效果。LCD扩散膜其原理系利用光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穿过,光线产生许多折射、反射、散射的现象,于是造成光学扩散的效果。一般而言,LCD需要两片扩散膜,上扩散膜与下扩散膜各一,诚如上述功能是使光线形成漫射来达到匀光效果外,上扩更有消除棱镜片的图案与保护棱镜片的功能。制备高雾度质(Hz)与高穿透率(TT)的扩散膜,是利用粉体扩散剂与复合材料奈米粉体,添加于压克力树脂溶液中进行旋转涂布成膜。通常扩散膜的穿透度越高越好,但是提高穿透度其雾度值会下降,较低的雾度值会影响到对LCD背光灯的遮蔽。一般扩散膜光学特性的雾度值为85%、穿透度85%。

回答2:

由于液晶(LCD)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源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但是要将线光源(CCFL)或是点光源(LED)分布成均匀的面光源,需要藉由扩散膜使出光均匀。通常一般LCD需要2片扩散膜,1片上扩散膜,1片下扩散膜,下扩散膜因为贴近导光板,光透度要高、散射度不高,上扩散膜则扩散度要求较高,上、下2片扩散膜使光线形成散射,达到光线均匀扩散的效果。
一般传统的扩散膜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而现有之扩散板其微粒子分散在树脂层间,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于2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故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近来,也有新兴的扩散膜制作方式采取以全像技术,经由曝光显影等化学程序,纪录毛玻璃相位,粗化扩散膜基材表面,以散射模糊导光板上的墨点或线条。

回答3:

不是,是pmma粒子和丙烯酸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