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世纪末欧洲人开辟了到达东方的航线,确切地说,自1511年葡萄牙人越过印度洋, 占据了马六甲之后,东南亚的历史就中断了自己原来的正常进程,改变了发展方向。到了现代,日本殖民主义的侵略又给了正在努力挣脱殖民枷锁的东南亚人民以最后一击。那么,殖民主义到底给东南亚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对于殖民主义统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一般作一分为二的评价,既看到其罪恶的一面,也应肯定其客观上的进步作用。论到亚洲的殖民主义,则认为殖民主义者有“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大多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新加坡、越南等,曾长期以其北边巨大邻邦中国的儒家体系为模型建立政治统治,并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内大量借用中国的事物,所以他们与西方扩张的冲突同中国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也被殖民主义者突然和强势闯入他们从前封闭的世界所震惊。与中国的情形一样,他们尊奉儒家的皇帝和官僚体系,抵制入侵者的失败给他们带来了耻辱,并最终导致古老的文明生活架构体系完全崩溃。“像在中国一样,这种崩溃导致了针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暴力革命以及对一种可行的社会和政治秩序的探求。”
而在这之中,西方殖民主义者大都在客观上促使东南亚国家迈上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 而日本东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短暂征服则一度破坏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进程。 ①
一、西方殖民主义客观上的的建设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初是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进行殖民统治的时期。此时,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的剥削手段,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时期。在这一时期,殖民列强已将世界各殖民地瓜分完毕,并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进入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国家已基本上将整个东南亚地区瓜分完毕。除暹罗(泰国)以外,东南亚国家均已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保护国。
首先,不可否认,殖民主义统治的过程充满了暴力和侵略扩张,是以“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毫无进步可言, 有的只是消极的影响, 这主要①(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M].中华书局,2006,4.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殖民主义统治过程中, 土著居民受到残酷的剥削或遭到杀害, 当地的古老文明遭到破坏,这些严重地阻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 在长期的殖民统治过程中,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被长期捆绑在殖民主义者的战车上, 致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几无安宁之日, 深受其害。再次,在长期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殖民地半殖民地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和原料供应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畸形地、片面地发展着,这深深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 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长期落后。对于这一点, 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西方各国为追求财富和争霸世界而揭开地理大发现的序幕之后, 东南亚各国的历史进程就与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场东、西方的正面碰撞深刻地影响到了东南亚各国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自16世纪起, 先是葡萄牙与西班牙在东南亚一些地区进行殖民统治, 随后荷兰、英国等西方殖民强国入侵东南亚。它们除了掠夺东南亚地区的各种经济资源之外, 也为该地区带来了西方的宗教、语言与社会文化习俗。作为强势群体的西方殖民者, 在其殖民地大力推行各自的文化, 使西方文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来自西方的文化要素与当地原生的传统和文化习俗相接触后, 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涵化现象。文化间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较落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不幸的是, 发生在西方殖民国家与东南亚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涵化, 接触双方并非处于平等的地位, 西方文化得以在东南亚大范围内传播,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殖民国家强大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故在这种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和西方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充满了龃龉与冲突。另外, 东南亚各国原有的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本国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 东南亚国家的各族群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程度上的不一致, 对西方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在被西方国家殖民统治的时期, 东南亚国家各族群对西方宗教、语言等文化要素采取或接纳或抵抗的策略, 也为日后东南亚各国的民族问题埋下了伏笔。
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包括打破民族壁垒,开拓世界市场、发展生产力等,是具有客观进步意义的。笔者将以越南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法国资本主义正在准备侵略越南时,越南的封建统治阶级,更确切地说,就是阮朝封建集团,在战胜了西山之后更加倒行逆施。他们竭力巩固封建生产关系,并且企图扼杀那在十八世纪中刚刚有了某些发展的新的生产力——资本主义。
在工业方面,阮氏封建集团垄断了一些大的企业。一些铸钱、制枪、造船工厂全部由朝廷的工部经营,大部分矿场都是由官吏们经营的,私人经营的矿场都被课以重税。在各个手工工场,尽管没有像欧洲封建国家那种方式的行会制度,但是由于存在着老板与工人之间,师傅与学徒之间,专业村与其他村之间的关系,就使得工人的创造性和才干不能得到发挥。由于农民贫困流离失所,没有购买力,这就使得农村中的小手工业和其他副业都陷于停顿。①参见高志平:《论殖民主义统治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20). ①
此外,有一部分工业劳动力被皇官们征调去营建宫殿、陵园,使生产力遭到削弱。商业方面,阮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钳制了它的发展。一方面他们操纵了工业原料的专卖权,并制定许多条例来限制国内贸易,比如重税,禁止集市等。这使各个地方之间的往来遭到阻难,导致度量衡不统一。由于地方割据更加使得国家市场不能集中和统一,对外贸易也同样受到了限制。再者,到阮朝时,在税制中改变了原来用货币纳税的办法,取而代之以实物税,并且缴纳每个地方的特产,从而使得货币经济也受到钳制,工商业也不能发展。在农业方面,耕作技术仍然落后,千年来使用的犁耙仍然得不到改进。不仅如此,农民的私有经济还是严重的遭到侵犯,土地多半集中在官僚地主手中,公田、公地被豪强垄断,凡是肥沃的地方就被豪强占据,贫民仅得到贫瘠的土地而已。因为贫困,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到远方求食,农民的逃荒使沃土变成了荒地。为了维持这种腐朽的社会制度,阮朝封建集团千方百计地来巩固秩序,在这个时候,他们蔑视民族文化,甚至还企图歪曲那些对他们不利的民族作品。
上述的情形使我们看到反动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把越南社会钳制到了极点,因此,国内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的爆发了。在法国侵略者侵占越南之前,越南社会的资本主义因素正在萌芽,农民极其强大的反抗潜力正遭到阮朝反动封建主的扼杀。此时,历史走向了另一转折点,越南沦入法国资本主义手中,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从越南的身上我们可以来微窥殖民主义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从政治制度方面来看,虽然东南亚各国分属不同的宗主国,但在殖民体制下,它们都形成了许多共同点,即权利相对集中,行政、司法、立法、军事、外交等大权都掌握在总督或高级驻扎官手中,后者隶属于宗主国的君王或内阁有关机构。在地方上,殖民者不同程度地利用或直接保留原来的统治阶层和机构, 如部落酋长、封建贵族,以之作为加强统治的辅助工具。在种族关系较为复杂的地区,甚至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坐收渔人之利。当然各宗主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各国都把自己国内的某些统治方式带入殖民地,因而各殖民地的政制也有一些区别。如英国趋向于建立松散的联邦制,而法国就较僵硬,实行所谓的“同化”政策, 美国在取代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则实行民主改革, 按照美国宪法的原则在一个群岛之国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英国也在自己广阔的属地实行某些宪政改革。当然,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或加强自己对殖民地的影响和控制,而非为了提高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
从经济方面看,伴随着宗主国的工业资本输出,殖民地的自然经济被彻底冲垮( 除了极其落后的山区) 完全纳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殖民地的工商业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铁路、电报网四通八达,大中城市兴起( 如新加坡港),经济生活西方化势不可挡。
与之相适应,东南亚各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旧的势力渐趋没落, 新兴的无产阶级、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成分。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也开始有了真正的民族觉醒,各种反对殖民主义、要求自治或独立的民族运动甚至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如果说马克思关于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负有双重使命的观点在其它亚洲殖民地国家也
行得通的话,那么,在东南亚,殖民主义在客观上的建设性作用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体现。然而, 这一过程尚未进行完毕, 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的炮火打断了。 ①
二、日本殖民主义的破坏性
侵略东南亚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方针,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看来,日本人所发动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掠夺性的侵略战争,绝非所谓的“大东亚圣战”,而是百分之百的非正义战争。因此,对于日本占领东南亚对这一地区发展的影响一般认为是负面的,这个战争所带来的是经济上的破坏与政治上的压迫,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在评估日本殖民主义对东南亚的历史影响时,我们必须看到,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是法西斯化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与西方殖民国家相比较,更为严酷和僵硬。依靠军事压迫的统治是日本殖民统治的一大特征。另一方面,消除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特性,实施同化政策即“日本人化政策”, 或称“皇民化”政策, 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一大特征。日本在二次大战期间对东南亚的统治充分体现了上述特征。日本在侵占东南亚后,为了供应战争的紧急需求,将东南亚作为日本的重要资源供给地。因而, 经济的榨取与掠夺,是日本统治东南亚殖民地的又一重要特征。日本的占领, 给东南亚各国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苦难与经济的衰退。在评估日本统治的历史作用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历史使命的论述,特别是在经济方面, 要探索其积极的作用, 客观上是不可能的。
如前所述,西方殖民者在征服东南亚的最后半个世纪里开始了其建设性使命。而日本从1942 年6月完成对东南亚的占领到1945年年中开始从东南亚败退,这3年时间日本能做些什么, 并且事实上做了些什么呢?
“大东亚共荣圈”是建立起来了,但这是日本对被占领的国家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和疯狂掠夺的奴役圈。在政治上, 日本以“确立共存共荣的秩序”为幌子,自诩为东南亚各族人民的“解放者”和“保护者”,实际上是用日本的法西斯统治来代替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并且在实现这种“共存共荣的秩序”方面,东方殖民者的做法并不比西方逊色,令人发指的惨案数不胜数。所谓“新秩序”完全是靠刺刀和血光建立起来的。在经济上,战争的需要决定了日本只能赤裸裸地、超经济地掠夺东南亚的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榨取方针对东南亚各国工农矿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如何,从总体上看,比起西方殖民者的作为,日本在东南亚是破坏有余,根本谈不上什么建设。马克思所说的建设性使命不是无条件地可以实现的。至于有人说日本人在客观上打破了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等,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从战后历史发展来看, 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政治上可谓微乎其微。虽然日本人的失败并不等于西方殖民者的胜利——日本投降后, 西方殖民主义者①参见刘念波:《试论近现代东西方殖民主义对东南亚历史的影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3). ②参见梁志明:《论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及其影响(1941—1945)》,《世界历史》,1995(4). ②
也纷纷被赶出了东南亚,但不可否认,东南亚迈向现代化的根基仍主要是西方殖民者奠定的, 尽管这根基不很牢靠并且也非西方殖民者的本意。
殖民主义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论是以殖民统治还是以非殖民化的方式,都深入影响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从整体来看,在近现代历史上,东西方殖民主义对东南亚历史进程的作用、影响不尽相同。征服和掠夺是其共性,但西方殖民主义者大都在客观上促使东南亚国家迈上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而日本东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短暂征服则一度破坏了东南亚社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