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宁可相信朋友
也不相信专业评测
不少的消费者会认为身边的朋友传来的口碑更加可信,而网上专业评测则存在广告推广的嫌疑。茶余饭后聊起车来,基本都是以“我身边朋友说”作为开头,后面再引出一些老一辈的观点。例如,日系车钢板薄车轻非常不安全,后防撞钢梁简配其实就是在坑害消费者等。
但其实,车身钢板薄厚和安全性能没有直接的关系,钢板薄反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重从而降低油耗。而安全性能则取决于车身吸能区设计,以及车内安全保护措施。想最直观地了解车辆的安全系数得分,可以上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ACP)官网查看各类车的碰撞数据。
误区二:跟风亲戚朋友买车
跟风消费在我国各个消费领域都是一个潜在的现象,国人在购车时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有人说,“虽然现在外面的汽车很多,但是在十成的人当中,懂车的人不到两成。”也正因为不懂车,所以在购车时往往存在盲目从众,而不去考虑究竟什么样配置的车辆才最适合自己的现象。
听人说某车好,经济实用还省油就不假思索立即入手,最后真正开起来才发现动力方面的表现并不优秀,内饰不够档次等,瞬间觉得这车没什么好的,再来后悔入手太快。听起来也许大家都会觉得这种行为草率,但这样做的人却不在少数,所以购车还是先要考虑好自己最在意的是怎样的配置,再结合自身需求去购买。
误区三:选择新汽车品牌和小众车
全新上市的车型或者新汽车品牌,与换代或者改款车不同,这类车没有经过市场和车主的双重检验,质量和实际使用方面都难以确定。汽车质量毕竟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所以还是尽量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汽车品牌才有保障。
一些小众车无论在设计与配置上都十分吸引人,价格也适中,但唯独就是市场保有量低,这样的车能买吗?其实除了车辆本身,我们在实际用车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车辆的维修保养成本,长远一些来说,还应考虑到车辆的保值率。
小众品牌的车,4S店肯定相对较少,维修保养的成本也会更高,零部件稀缺,更换起来成本必然也要比其他车辆高出不少。并且保有率低的车辆再进入二手车市场后,也很难卖出价钱,所以入手小众车还需自己考虑清楚,切忌冲动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