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有没有条件?
没有。
在人类所有的关系中,没有哪一种关系会超过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孩子靠父母哺育、培养得以生存、长大,靠父母的抚慰获得安全感,通过和父母的相处感知第一份人际关系,在父母的眼中认识自己对亲人的依恋。
在哺育和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得到了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无法体验到的价值感。父母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前所未有和无可替代的。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中,只有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是理解的、冷静的、与生俱来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妈妈:
我想和你讨论一个话题:父母之爱有没有条件?
“这是为你好啊!”
很多父母有这个口头禅。这真的是“爱”吗?你试试看,不照他们的意思办。打,骂,
训斥,给脸色,当然,有时是苦苦哀求:小祖宗哎,求求你了!
有句话,因爱生恨。我并不认为那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怎么可能转为恨,怎
么可能转为暴力,怎么可能转为歇斯底里呢?那只是一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控
制不了自己想控制的,从内心潜意识升起的“恨”,这种恨用温柔的蜜糖包裹着,
但随时转化成毒药。
我们可以尝试去观察我的情感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使。不断、反复、深入地抽丝
剥茧,去找到真相。
我记得你说过,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报答的。
是的,很多小说、诗歌都是这样描绘的,母亲的爱,像剖了自己的心,化为指引孩
子走出黑夜密林的灯。可是,如果我们稍稍涉猎一点心理学,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没有
无条件的爱。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爱是需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我们把限制
我们去爱的框框打破,把条件改善,我们爱的能力就得到提升。
这几年,你一直非常关心我。我时时刻刻铭记在心;但是,老实说,这种“爱”对
我有点压力。你给我的信、邮件、短信,洋溢着牵挂,而不是我需要的“理解和信任”。
你对我的牵挂,远远超出了亲生母亲对我的关心。我早就是一个成年人了,我有自己的人
生。我的人生路,只能我自己走,谁也没法代替。
你在想我年老时,身体不适时,应该有谁照顾;甚至在设想你来照顾;你要求行踪不
定的我,告诉你身在何方;你告诉我,经常想起我就会哭泣;你请求我千万不要不理你、
和你断绝关系;你努力了解我感兴趣的一切东西,努力走进我的生活。
可是,妈妈,“你”在哪里?你的独立的人生在哪里?难道你的生活,一定需要有那
么一个人依靠,不是父母,就是丈夫,或是儿女?如果无条件的爱,换来的是永远放不
下的牵挂、经常哭泣、害怕失去的恐惧,那意味着什么?我欣赏你对学生的热忱;我
欣赏你的反省精神;我欣赏你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劲头;我欣赏你对民生的关注,
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完全可以有更积极的人生。
我不会不理你,我相信命运让我们相识是有原因的;我在学习,如何与你自在地相处;
我在学习,如何爱。妈妈,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能不能做一回同学?我坦诚地告诉
你我心里的压力,分析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我推荐你读弗洛姆《爱的艺术》。他说爱情有两种模式,其一:我爱你,因为我
需要你。其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你觉得成熟的爱,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很久没有给你写长信了。广州最近来了冷空气,气温下降,但阳光明媚,让人心情开
朗。2009将是忙碌的一年,我会在南北穿梭,和新旧同事们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困难很多
,但是我已有了一帮非常棒的同事,他们个个是我的老师。有这个团队,我觉得没有什么
困难克服不了。请你祝福我吧,妈妈,我的新同学!
我想再次引纪伯伦的诗,作为此信的结尾: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们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想这种爱是天生带来的
么有什么条件的。但是他们也希望有回报的
他们对咱们的爱。换来的是咱们对他们的孝顺与关爱
没有 父爱是严肃的 母爱是慈祥的 他门的爱是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