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ff2f 成倒立 放大 实像
u
u=2f 成倒立 等大 实像
f 表示透镜焦距
u 表示物体与透镜之间距离(简称物距)
像距是被成像物的像体到透镜(主平面)的距离
原理:汇聚光线,有焦点,所以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像。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除了最后一个,前面都是实像。
象距是凸透镜成的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
焦距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的那一点,焦距不可变 。
像距是凸透镜成的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随意改变。改变像距可以改变像的大小和正立倒立。
焦距是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的那一点,是透镜本身的属性,固定而不可变的。
焦距是一面凸透镜固定的,是这面凸透镜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而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是随着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而改变的。可以说,焦距和像距并没有多大关系。
焦距是固定的 像距不是固定的
对于凸透镜,从一方无穷远出射来的平行光且垂直于镜面,则会在凸透镜另一方会聚与一点,这一点称之为凸透镜在这一方的焦点(若凸透镜两个镜面的曲率不一样则凸透镜两方的焦点不对称),焦点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一个具体的发光体发出的光一般并不是平行光,但若发光体距主轴(穿过凸透镜中心且与镜面垂直的线)很近,则可以在凸透镜一方成像(可为实像,也可为虚像,这要根据物与镜距离,凸透镜两侧曲率来确定),这个像与镜面的距离为像距.即便有一个焦点在像上,其意义不一样.
物点(要拍摄的主体)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对焦为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