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什么?

2025-02-25 13:57: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一些经济变量就会出现相应变动,这些变动反过来又会使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也有所差异。

由于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这些条件不可能完全存在,导致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往往根据各自的利益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扩展资料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现金(即黄金)的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这一自动调节规律称为“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它是在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Hume David)提出的,所以又称“休谟机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具体过程如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出现逆差,则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若外汇汇率上升超过了黄金输送点,则本国商人不再用本币购买外汇付给商人,而是直接用黄金支付给外国出口商,这样黄金就大量流出。

黄金外流导致本国银行准备金降低,从而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物价下跌,而物价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改善。这样,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完全能够自发调节,用不着任何人为的干预。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其自动调节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各经济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而已。   

回答2:

国际收支失衡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后者又反过来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缩小的趋势。 补充: 1、在金本位制下,存在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黄金的国际流动,导致该国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这会改变各国的物价水平和商品国际竞争能力,并最终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逆(顺)差→黄金外(内)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增加)→商品国内价格下降(上升)→出(进)口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2、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国民收入,并通过进口的变化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收入调节机制:逆(顺)差→国内生产下降(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增加)→社会总需求减少(增加)→进口支付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改善。 第二、国际收支货币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引起利率和价格的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货币调节机制:逆(顺)差→外币支出增加(减少)→储备减少(增加)→进口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3、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并通过后者调节国际收支。 汇率调节机制:逆(顺)差→对外汇需求增加(下降)→外币升(跌)本币跌(升)→进口(出口)产品贵→进口减少(出口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1、在现实生活中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影响其国际收支调节作用的发挥。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见效较慢。 3、市场调节机制无力解决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国际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失。 4、在市场调节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国民收入、价格、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变化可能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5、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积极调节国际收支,这有时使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