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了一回自己最早录的视频,感觉那时候自己还是比较生涩的。然而,以前的我至少还能说上几句,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说而已,可总有人非要说我不会说话,其实不说话并不等于不会说话。 为什么以前的我一般不说话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没找到值得说话的对象,所以只能在必要的时候简单的回答问题。但录视频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不在场的对象,也就没有具体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由于文化与个人素质的差异,我和普通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有点隔阂,要是有具体话题还好办,不然就可能因为在场的压力而感到不自在。我要和一个具体的个人说话,结果遇到一个朦胧的身份符号;他要和一个预期的身份符号说话,可结果却发现了一个个性的妖怪。然而,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为了刺激我说话,还特意设定好框架,鼓励说什么男孩子不要太胆小。其实我不是胆小,只是在这样的场合自己仿佛成了木偶,不论说什么都是在浪费自己,也许本来还想说上几句,这下就彻底语塞了。 其实,我也想改变一下这样的偏见,但无奈自己是有底线的,总觉得人应该说自己的话。记得以前班里就搞过一次辩论,这就让我感到很反感,可他们却满不在乎的要我当辩手,说什么锻炼一下语言表达能力。当时,我也不想显得太不合群,就提议比赛结束之后自己来总结吧,准备到时候发表一篇反对辩论的演说。可他们说这是老师的事情,也就没让我出场,最后我只能在台下扮演一个沉默的群众演员。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偏见。 既然既定的框架不适合我,那我就准备弄一个自己的讲座,其实也就是拉一些人在教室里听我吹牛,甚至连麦克风都没有。可弄到最后不论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知道我想讲座,可就是没有人能组织得起来,估计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名气,不像杨振宁那样能让校长亲自迎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认为我不会说话,甚至还对外宣称这一点,也不知道是成见太深,还是故意控制音量,怕我说话之后会威胁到他们的话语威信。 现在终于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了,甚至还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脱口秀风格,那些坚持认为我不会说话的人,也许可以辩解说是我录视频之后逐渐锻炼出来的,不是吗? 来看看我和别人说话时是怎么隔阂的吧,请看博文:我为什么和中国人交流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