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为代表的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实行一种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军衔制。日本于明治维新后,开始从西欧移植军衔制,并影响着一些邻近的国家。目前,日本、韩国、台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实行的军衔制属于一种类型,仍保留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军衔制传入亚洲时的某些特征,因此可称为“东亚型”军衔。9_E/ “东亚型”军衔的特点是不设元帅,军官分将、校(佐)、尉三等九级,上将为最高军衔。这是世界各类军衔中军官等级最少的一种。 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官军衔分将、佐、尉三等九级:*)@~D( 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日本的“大”级军衔,是日文原意,按照今天的习惯译法,应为“上”级,如“大将”应译为“上将”。同样,“佐”官应译为“校官”。日本战后至今,军官军衔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只是各级称谓(日文直译)与过去有所不同: 将官:将一、将二、将补; 佐官:一佐、二佐、三佐; 尉官:一尉、二尉、三尉。 按习惯译法,应译为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实行这类军衔制的国家,一般是将官对应旅以上军官,校官对应团、营军官,尉官对应连、排军官。*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曾先后有30人获元帅称号。但日本的元帅是授予少数陆、海军上将的一种荣誉称号,并非一个军衔等级。中国国民党政府曾于1935年设特级上将衔。此衔专为蒋介石而设,蒋于 1975年去世后,国民党军队已不设此衔了。另外,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实际上这是上将衔中的两个半级,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的军衔领章都是二颗星,而且在很多场合都统称上将。因此,严格地说,国民党军队的将官也是分上、中、下三级o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