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大师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刚出生的幼儿会因为饥饿,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这是婴儿的本能使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
虽然大多数人支持孟子的性善论 但是对于荀子性恶论的本意,学术界也曾有学者予以理解,甚至支持荀子的观点。 冯友兰先生说:“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这是自然。至于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则不是自然,而是社会关系,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精神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个人认为我们不应当只是局限于性善论,更应看到人性之“恶”。认识到人性本能的“自私”之处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会由于某些原因窥探到他人的自私,然后感到失望愤怒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失望愤怒并不是错的,那些人的自私却不能成为社会黑暗的前提。世上还有性善之人,即使从前没有遇到过多少,今后也可能不会遇到,至少请你相信这一点。人心隔肚皮,但只要你能怀有识人之智,良善之心,就不怕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