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多选用时有什么区别?

般若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多选用时有什么区别?
2025-04-07 15:56:1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波罗蜜多就是波罗蜜.

  【波罗蜜】
  梵语pa^ramita^,巴利语 pa^rami^ 或 pa^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盘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达涅盘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pa^ramita^,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pa^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诸家对波罗蜜之译释各有说法。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一)随所修行而达于究竟无余。(二)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三)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皆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卷四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着、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一)生死为此岸,究竟涅盘为彼岸。(二)生死涅盘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一)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二)魔为此岸,佛为彼岸。(三)世间为此岸,涅盘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无相为彼岸;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

  依诸经论而有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四波罗蜜等分别:(一)六波罗蜜,又作六度,为诸部般若经之说。指大乘菩萨所必须实践之六种修行。即:(1)布施波罗蜜,又作檀那(梵da^na ,巴同)波罗蜜、檀波罗蜜,谓全然施惠。(2)持戒波罗蜜,又作尸罗(梵s/i^la )波罗蜜,谓全然持守教团之戒律。(3)忍辱波罗蜜,又作羼提(梵ks!a^nti )波罗蜜,谓全然忍耐之意。(4)精进波罗蜜,又作毗梨耶(梵vi^rya )波罗蜜,谓全然努力之意。(5)禅定波罗蜜,又作禅那(梵dhya^na )波罗蜜,谓心全然处于一境。(6)智慧波罗蜜,又作般若(梵prajn~a^ )波罗蜜、慧波罗蜜、明度、明度无极,谓圆满之智慧,系超越人类理性之无分别之智慧;依此则能行布施而完成布施波罗蜜,乃至修禅定而完成禅定波罗蜜,故为其他五波罗蜜之根本,而称诸佛之母。

  (二)十波罗蜜,又作十度、十胜行,为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等之说。六波罗蜜加如下之四波罗蜜,则为十波罗蜜,即:(1)方便波罗蜜,又作沤波耶(梵upa^ya )波罗蜜,指救济众生之巧妙方法。(2)愿波罗蜜,又作钵罗尼陀那(梵pran!idha^na )波罗蜜,谓得智慧(即菩提)后,救济众生的殊胜之愿。(3)力波罗蜜,又作波罗(梵bala )波罗蜜,谓能正确判断所修所行的全然之能力。(4)智波罗蜜,又作若那(梵jn~a^na )波罗蜜,谓享受菩提之乐,并教导众生得全然之智慧。

  (三)四波罗蜜,为胜鬘经颠倒真实章等之说。即:(1)常波罗蜜,谓全然永远性之波罗蜜。(2)乐波罗蜜,谓全然安稳性之波罗蜜。(3)我波罗蜜,谓全然主体性之波罗蜜。(4)净波罗蜜,谓全然清纯性之波罗蜜等,乃具足涅盘四种殊胜之特质(四德)。

回答2:

背过的,这些是梵语的音译,波罗蜜多和起来是到达彼岸的意思

回答3:

就是翻译不一样啦

就像是Johnny Depp可以翻译成强尼·德普,也可以翻译成约翰尼·德普一样

回答4:

旧称波罗蜜,译言度。新称波罗蜜多,译言到彼岸。度为度生死海之义,到彼岸为到涅盘岸之义,其意一也。其波罗蜜之行法有六种: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仁王经上曰:“六度四摄一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