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兵,地域的形成是历史的原因,然而地域却培养并形成着人的性格特点。比如春秋时期秦人简洁狠戾,很像近代日本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不过那也是秦国这方水土培养出来的人的性格。
在民风比较简单剽悍的地方,容易培养出“死士”,对于战争而言,这是一件好事。
中国自古哪里出最能打仗的兵?每个地方都有能打仗的队伍出现,但要具体说是哪个地域,那就是仁者见仁了。
虽然有争议,但我们还是总结一下,历年来公认的最强兵分别出在中国三个省――
第三,陕西省。
这个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名的地域,那时陕西人可是一支独大,论飙狠谁都得让他们三分,不然秦国是怎么一扫关东统一六国的?又为何号称“虎狼之师”?靠得就是关中子弟的凶狠凌厉,还有不畏死的精神。
陕西兵在古代很有名,从秦朝到唐朝,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名牌”,敌国提到陕西兵无不战栗,当时中原王朝首都也在陕西,所以陕西在全国是有名的,而中国又在全世界是威名赫赫的,可想而知陕西兵的位置。
而且当时中国的版图囊括中亚,版图扩张程度不亚于元朝,这跟陕西兵英勇善战不无关系。
第二名:湖南省。
湖南是个很有争议的地方,人们觉得那个地域的人比较精明算计,充满小商人的习气。商人,给人的感觉是胆小怕死,视财如命,精明的湖南人可是能文能武,打起仗来是不要命的。
其实湖南人自古以来性格就比较坚韧,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我们着重发展黄河流域,两湖流域在古人眼里是蛮荒之地,开发得不如中原好,特别是在某些王朝统治时期,两湖就被统治者忽略了,统治者没有给予湖南人像中原人那样的生存机会,也没有给予湖南足够的发展资源。那怎么办?湖南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
在两湖流域,居民要跟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自然养成坚忍不拔的性格。
而在暴秦末年,也是湖南兵将不可一世的帝国推翻的,让暴秦跟历史一起埋葬,所以在当时就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
但当时不是这么说的,当时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说明陕西兵最终没干过湖南兵,败落了,所以改朝换代了。
湖南兵在近代也有杰出的表现,比如曾国藩、左宗棠领导的湘军。
近代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丸续命的良药,如果不是湘军,恐怕大清撑不到那时候,当时就崩溃了。
抗战时期湖南成为征兵的大省,超过半数年轻的热血男儿自发走上战场,用生命来换取家园的和平与自由,他们不吝惜生命,不畏死亡,刷新了日军心理对中国人怯懦的错误认知。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这说明湖南兵的优秀和杰出。
第一名:两广兵
自古以来,两广出狼兵,在古代不叫两广,叫岭南,岭南是“死地”,一般官员流放就到那里,让天灭了他。因为岭南的自然环境太差了,湿气大,瘴疠多,古代开发得不好很荒凉,所以是流放罪臣的好地方。
中原也经常对岭南用兵,对于中原士兵而言,岭南就是地狱也不为过,总之是中原士兵的“死地”。
即使连强秦的大军,在对岭南用兵的时候,也是死伤惨重,他们出动了五十万大军,才勉强征服岭南。强悍的广西狼兵将强秦打得元气大伤,提前灭亡了。
汉朝时候付出极大的代价,汉武帝才彻底将岭南收归中国版图。
三国的东吴想要征服岭南地区,结果伤亡惨重,用了十多年才恢复元气。
明朝末年各路起义大军风卷残云般涌向中央,幸亏启用了两广的狼兵,才将起义镇压下去,为大明续了命。
清朝末年镇南关大捷广西军队是主力,而太平天国用的更是两广的兵力。
近代日本可谓猖狂强悍,在中原一代日本稳稳占据上峰,但是两广狼狈让日本留下了心理阴影,他们不仅在有利的条件下多次让日军付出重大伤亡,而且在不利的条件下,也个个都不畏死,用刺刀拼坦克,虽然几千广西狼狈都倒在冲锋的路上,但日军至今提起仍然心有余悸。
不但两广的士兵厉害,百姓也厉害,日本人杀广西百姓200人,就会有上万广西人拿着刀片追杀日本人,而且剁成肉酱,让他们无一生还。抗战时期这种事很多,充分体现了这个地域人们的悍勇。要是抗战先从两广打起,估计日本早就回老家了,因为信心被打没了。
两广狼兵比日本人还不要命,可谓是强兵中的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