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应该对窦太后既尊敬又害怕,虽然政见不同,一个推行黄老之术,与民休养生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汉朝以“孝”治国,从刘邦到汉文帝、汉景帝无一不“孝”。所以,汉武帝早期,即使朝政大权被窦太后所握,汉武帝最多也就作为儿孙闹闹情绪,不到闹掰的程度。
窦太后的黄老之术施行并非个人喜好,实际上,早在汉初,萧何、张良等人就制定了这样的政策。只因为经过秦末汉初的战乱,百姓死伤无数,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据说刘邦,一个开国皇帝,要找驷马都找不到颜色相同的,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繁衍富强。吕后开始黄老之术就大力推行,到文景时期到达鼎盛,对百姓,减轻赋税、徭役,对官员,从皇帝到百官,由上至下提倡节俭,衣不曳地,车不增添,禁止纳贡,禁止奢侈,各个方面节省开支,从而大大减轻人民的负担。人民得以喘口气。景帝后期,百姓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粮仓也开始满了。经济得以慢慢恢复。
这说明汉初的无为而治的国策是正确的。为了让国家恢复生产,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对势力过大的藩王采取的是小错不纠,以德服人,分而治之的方法,让战斗力旺盛的藩王在最可能造反的时间里安安分分。
但是汉武帝一腔热血,抱负远大,希望的是疆域广阔,万民臣服,中央集权。和保守的黄老之术有剧烈的冲突。一个守,一个攻。所以在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大权收回,就开始了他的征伐四方。
汉武帝和窦太后虽政见不同,却在不同时期对汉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是优秀的政治家。
应该是汉景帝崇尚儒学吧!
他在位十六年,因为其母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所以他始终未用儒生。直到汉武帝期间,在窦太后崩逝后,才能重用儒生,推崇儒家思想。
汉武帝刘彻是窦漪房的亲孙子,政见不同,矛盾总是有的,但是汉武帝对窦太后还是尊敬的。汉武帝在窦太后去世后,才大肆独尊儒术,也可见一斑。
两人并没有闹掰过,汉武帝崇尚儒学而儒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孝道,所以汉武帝只有在窦太后去世后才大肆独尊儒术。
应该有过政见不合,但不会闹掰。毕竟汉武帝是窦漪房的亲孙,他们还是站在同一阵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