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的结局是:
陆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出走。时代变了,人心变了,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这个时代;经历生死,尝尽冷暖的陆焉识,此刻,有冯婉喻相伴就够了,这两个被爱、被牢狱囚禁了半辈子的人,终于自由。
在该书中,严歌苓将知识分子的命运置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和政治变迁这个大背景上,写出了一曲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
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表面上是源于对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的误读,但本质上是源于个体精神的独立及对自由的坚定追求。陆焉识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知识分子在政治和苦难的困囚驯化中的精神抗争、蜕变、坚持。
扩展资料
《陆犯焉识》人物介绍:
1、陆焉识:上海旧知识分子,本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聪慧倜傥,后遭到文革的迫害,逃狱后又被抓住,文革平反后回家,奈何此时的妻子冯婉瑜已经精神错乱不认得他了,但他不放弃坚持使用各种方法换回她的记忆。
2、冯婉瑜:人民教师,深爱自己的丈夫,受到过革委会成员方师傅的伤害,也因此导致失去了一些记忆,不认识陆焉识。
3、陆丹丹:冯婉瑜和陆焉识的女儿,擅于跳舞,非常出色,但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导致其只能当小角色而不能担任主演,后其被骗告发了自己的父亲,但最后其反悔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犯焉识
《陆犯焉识》给出了一个琼瑶式的结尾:
冯婉喻失去了记忆,她不再认识清醒时宠着、爱着、崇拜着的丈夫了。
因为失忆,婉喻的性情也变了,一改往日的端庄、含蓄、隐忍,对看不惯的人和事破口大骂,并在最后的岁月里坚持赤身裸体。
陆焉识历经二十多年劳教而不改的直言批评社会和政治的习惯让儿子不堪忍受,于是,他又几近被子女囚禁了起来。
最终,陆焉识带上自己的衣服和妻子的骨灰,回到了大西北,陆焉识曾经的肉身囚禁之地,变成了他最终的精神自由之所。
全书强调爱情和自由,拥有这样的结局,都是作者抽象出来的虚拟普世标准,这抽象的标准仿佛木偶戏里牵动人物的引线,从而让时代、地域、变革都成了为证成这标准而先设的布景。
陆焉识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知识分子在政治和苦难的困囚驯化中的精神抗争、坚持。
扩展资料:
多重叙事角度:
故事的主要叙述者是陆焉识的孙女冯学峰,作者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我祖父”陆焉识的一生坎坷经历以及“祖父祖母”之间奇异的感情纠葛。
使得小说摆脱了因政治色彩浓郁而带来的过多的反思阐释,作品抹上了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增添了荒诞气息。
小说中还有一个隐身的然而更确定的叙事者,就是陆焉识的回忆录。
灵动的叙事时间:
对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而言,叙事时间的节奏安排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技巧。
《陆犯焉识》中主要有两个大的场景,一是陆焉识劳改服刑生活,一是入狱前与回归后的上海的家庭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犯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