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2024-11-07 08:35: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欲乘胜灭赵,于是他亲自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一时间天下震动!但后来在范雎的劝说下,秦国接受了赵国的求和建议,于是白起被迫撤军。

九个月后,秦赵两国再次交恶,秦王于是派王陵率军前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结果王陵打了整整半年,非但没能攻下邯郸,反而让自己损兵折将,据说光阵亡的士兵就有足足四万人,在这种背景下,秦王便想让白起率军前去攻打邯郸。

但是,白起却认为此番前去攻打邯郸必败无疑,因为经过这一年多的休整,赵国已经从长平之战的损失中缓了过来,尤其是他们早已经做好了坚守邯郸的准备,不仅加固了邯郸的城墙,还备足了粮食和后援部队,在这种背景下,秦军前去攻打邯郸,一时半会很难占到便宜。

另一方面,赵国和齐楚魏三国都已经实现了结盟,如果秦军久攻邯郸不下,齐楚魏三国必然会派兵前来救援,到时秦军就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局,实在是凶多吉少。

因此,白起强烈反对继续攻打邯郸,他本人更是不愿意前去。

可惜的是,秦王听不进白起的意见,于是他又改派王龁为大将,让他替代王陵前去围攻邯郸,结果王龁围攻邯郸半年,依旧是攻不下;而与此同时,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打秦军,一战打得秦军伤亡惨重。

在这种背景下,秦王还是不肯认输,于是他下令强迫白起出兵,但白起还是以生病为由拒绝,后来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秦王因此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后来由于白起在路上不断拖延,最终秦王在范雎的建议下,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刎。

对此,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什么白起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按理说凭借白起的功劳,就算他前去攻打赵国失败,也罪不致死,他为何非要拒绝秦王的命令呢?

其实,白起最初拒绝带兵攻打赵国,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此番进攻邯郸的胜算不大,毕竟赵国早已经为这场战争做了充足准备;但等到后来,白起之所以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主要是因为他处在了一个囚徒困境之中,无论他怎么选择,都很难有好下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白起最开始以胜算太低而拒绝出兵时,就已经让他和秦王产生了隔阂,后来秦军连遭失败,但秦王却依旧强烈要求白起出兵,这也就意味着秦王依然还认为这场战是可以打赢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白起同意出兵,一旦他失败,秦王肯定会认为,他这是故意使坏,这个如果范睢再在旁边添油加醋,白起恐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换句话说,秦王心里会认为,白起开始就说出兵必败,范睢、秦王却逼着他出战,于是白起就故意战败。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秦王肯定会对对白起进行问责,尤其是当范睢在旁边怂恿时。这样一来,白起恐怕只会死得更难看,搞不好家人和朋友都会受到牵连。

更主要是,如果白起前去打了败仗,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零败绩”战神形象就从此毁掉了,甚至这场失败之战还会成为他的盖棺定论,就如同后来的关羽、于禁、苻坚、麦克阿瑟等人一样,如果是这样的结果,白起这一生算是彻底毁了!对此,白起显然是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如果白起出兵之后侥幸取得胜利,那他和秦王之间的隔阂反而会越来越大!

因为,白起之前一再说出兵必败,而且还因此几度拒绝秦王,最后导致秦军遭遇巨大损失;现在白起亲自出马却凯旋而归,这算什么事呢?白起之前一再说说出兵必败是想干什么?不服、赌气还是拿军国大事开玩笑?

在这种背景下,秦王就算不处罚白起,也会对他不再信任,这个时候范睢在从中挑拨几下,甚至火上浇油一番,白起恐怕也是很难逃过一死。从这层意义上说,当时的白起,无论怎样选择,其实都很难有好下场。

既然如此,白起自然会倾向于选择比较有尊严的结局——自刎而死!这样一来,白起既不用担心遭到秦王的公开问责和处罚,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零败绩”战神形象被毁。

更重要的是,自刎而死通常意味着此事就此结束,不再继续追究,这也就意味着白起的家人和朋友不会受到牵连,白起本人死后也不会被抹黑,写在史书上依旧是高大上的形象。

回答2:

因为长平之战后,虽然是秦国胜利,但是秦国也是元气大伤,急需休养生息。

回答3:

因为他知道自己打赵国不容易取胜了,都知道自己“人屠”的名声,赵国人绝对会拼死抵抗。

回答4:

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惨败,对外却非常积极,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国和韩国,联合魏国和楚国共同抗秦。对内则积极备战,赵国多悲歌之士,此时全国百姓同仇敌忾。如果这时候秦国再次发动进攻,无路可退的赵国,必然会背水一战。秦国这时候也疲惫不堪,在兵力上、外交上、内政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