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格里拉的火灾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刚刚为当地最后一批孤儿送完冬天的温暖包,离开那片明朗的天空和大地不过四天时间。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甚至有着回去参与火灾救援的冲动。
幸运的是,前方的朋友发来了灾情评估的信息,因为过了旅游的旺季,当地火灾很大,但是影响还可控,经济损失惨重,但无人身伤亡,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而比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独克宗古城就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对世界的告别,独一无二的古城再也不复存在。这不是大火第一次摧毁文明的痕迹,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无论原因如何,消防设施没有完全的与古城的结合,是致命的。在日本,同样有着崎岖狭窄的道路,数百年来人们都是在同样的道路上穿梭而行,道路两旁纯木结构的房屋,仍然能在地震和火灾中幸存下来。因为,除了固定的消防设施,日本也同样有着袖珍小巧的消防车可以灵巧的穿梭其中,即便消防栓没有及时发挥作用,消防车也能第一时间及时赶到。想着古城火灾时,因为水量不足,常规消防车无法进入,而人们还在撬木制的房顶控制火灾的蔓延,不禁扼腕叹息。
就这样,古城过去的一切,就彻底的交给了历史。
踏着马帮的后尘,从已经过度商业化的丽江出发,去往香格里拉的路途崎岖,沿着玉龙雪山绕上半圈,从虎跳峡镇的分岔路上拐上去,沿着山路不断地爬高,就一路进入了藏区的大好风光。沿途简谱而华丽的藏族农家房屋,晒青稞的木头架子,安详吃草的牦牛,陡峭深邃的大峡谷,远方庄严的雪山,微微缺氧的身体,让狂躁的心和藏民一起安静起来。待进入了香格里拉县城的时候,柏油路旁开始出现了现代设计的藏式楼房,虽然比那些乡间的农房更为雄伟奢华,但就像一个古典美女抹上了浓妆,感受难以名状。
幸好还有独克宗古城,这里相对于丽江而言,毕竟海拔高,路途远,商业化的气息也遭遇了高原反应,只能缓缓的袭来。虽然香格里拉的县城已经和其他城市的县城没有区别了,不过独克宗古城依然魅力无穷。行走在古城之中,畅想沿着茶马古道在大峡谷间一路跋涉过来的马帮,又跋涉了最后一段高原之后,终于结束又一天的旅程,围着火盆,为疲乏的马匹卸下重负,用烧不开的水泡上一壶热茶,慢悠悠的抽着水烟聊天,然后填饱肚子,在满天繁星的照耀下进入甜蜜的梦乡。
在这里,休息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灵魂。
然而,这一场大火,扫去了马帮的足迹,只留下了另外一个冷冰冰的水泥新城。这一场大火,是否会如同丽江当年的地震,为当地的旅游和经济带来一次飞跃,但是却完全的摧毁了本地的文化灵魂,只留下了千里之外飞来的酒吧老板,把流行歌曲的喧嚣带到安静的小城里。
希望不会如此,因为藏族相对于纳西族而言,是个更为强势的民族,在商业大潮的席卷下,独克宗古城和香格里拉依然没有完全变成外地人的城市。可是,我们还有多少个历史遗留下的珍珠,可以安静完整的保留那段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喧嚣的点钞机?
独克宗古城的逝去暂时落幕了,未来的面纱将逐步的揭去。它的未来会好吗?我觉得会有希望,即便被二战的炮火炸到满目疮痍的德国城市,依然能够顽强的将原汁原味的古城带给所有人。我想,同样顽强的藏人,兴许能再次复原独克宗的风貌,让茶马古道的历史延续。
火焚后的独克宗古城,还能复生吗?我期盼着古城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