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经济

2025-04-01 00:54: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4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28.34亿元,增长6.5%,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9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亿元,下降9.2%。农业总产值9.94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4亿元(不含“二广”项目投资),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8.0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948元,增长1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868元,增长9.6%。其他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县域经济实力继续进一步增强。
2005年,连山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3个,总投资达1.59亿元,有5个项目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18.5%;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9.2:21.5:29.3转为38.7:25.5:35.8,二三产业已占到六成多。这些数字在这个贫困县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总投资2500万元的有机稻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0亩;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标准为三星级以上的综合性旅游宾馆正在抓紧前期工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已动工;引进外来投资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达1.8万亩。这些项目的引进,形成了连山历史少有的投资热潮。它们将进一步拉动连山经济的快速增长。据了解,连山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增长22.5%,创连山历史新高。
2005年,连山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4亿元,增长64.7%。“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7.3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0.79亿元,增长1.65倍,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63省道、323国道首期以及4条县通镇公路已先后改造完毕,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公路通车日程已达到650多公里。连山还大力开展电源电网建设,全县已建成投产电站达224座,装机近12万千瓦;投入1.5亿元,兴建了两宗110千伏和3宗35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输送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66亿元,增长1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增长16.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40元,增长15.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9元,增长9.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二广高速连山段征地拆迁任务,项目业主全线进驻现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完成禾洞至禾洞农林场等县道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建设,全县建成候车亭42个,有条件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和建设候车亭。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农村公路25条42.7公里,全县3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村道(公路)硬底化,群众出行条件日益改善。电网结构不断优化,投入7958万元,建成保城220千伏、小三江110千伏等配套线路工程,新建配网工程项目36个,城乡供电质量得到提高,基本解决多年来电力上网“卡脖子”问题。城乡水利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天鹅水库除险加固、县城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德建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正在争取省的立项建设,移民搬迁工作已启动,预计9月份动工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供水管网,县城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编制了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建设规划,推动“十二五”城乡供水管网联网建设。信息、通信等基础保障能力有所提升,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领域的应用需求。
2011年加强县内引进项目和投产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项目加快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大龙山矿业正在加快建设,小三江硅粉厂和鸿星金属加工厂二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工业发展水平提升,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增长38.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4亿元,增长51.1%,工业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7.9%。着力抓好清远民族工业园连州A区的招商工作,加快引进项目建设。名牌运动服装项目建成投产,精细化工和大理石加工项目正在建设,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建。县内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4宗,合同投资30.82亿元,完成投资6000万元,30万千瓦华润风能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力地推动全县工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培植新的财税来源,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