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高度盐碱化,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生态环境建设历来是东营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从2007年开始,东营市全市城乡实施了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5年计划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达到25%以上。目前已投入17.1亿元,完成绿化总面积45.5万亩,植树5307万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国家林业局命名东营市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东营市力争再用二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风景化,打造黄河绿洲,建设生态家园。
东营市治理贯穿中心城的60公里长的广利河,集中建设黄河水城。2007年治污截污、实现了清水进城;2008年沿河开发建设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整治沿河岸线;2009年贯通九横十纵水系,实现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开通游船,形成水城景观。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引进的企业要求零污染、零排放。仅2009年就拒批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12个,有效控制新污染产生。 搞好融资平台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先后由东营市政府注资组建东营市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五个融资运营平台,东营市五个县区也相继成立了投融资平台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融资能力。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依托东营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有大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资金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对东营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扩大东营市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