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良性的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时常伴发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倦怠。青春期发病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中医亦称“偏头痛”,归属于“头痛”范畴,按中医“头痛”进行辨治。
【病因与发病机制】偏头痛迄今尚未明确病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内分泌失调、血管舒缩异常等因素有关,常因情绪变化、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强光刺激、气候变化、低血糖、使用血管扩张药、食用高酪胺食物等原因诱发。
【临床表现】常于10~30岁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常因气候变化、精神刺激、摄入某些食物等引起。一般分为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型偏头痛,偶见其他类型。
1.典型偏头痛多有家族史,占全部病例的15%~18%。
(1)先兆:头痛发作前1h出现,持续10~40min,然后迅速消失。以畏光、眼前闪光点常见,随后出现暗点或视幻觉、视野缺损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例可见全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语言障碍。
(2)头痛:先兆过后出现剧烈搏动性头痛,常从一侧局部扩展到半头部乃至全头及颈部。头痛呈跳动或钻痛,常伴厌食、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成人发作时间持续4~72h,儿童可持续2~8h。睡眠后症状明显缓解,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2.普通型偏头痛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80%,多无家族史。无典型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其他症状与典型偏头痛基本相同。
3.特殊类型偏头痛
(1)眼肌瘫痪型偏头痛:阳性家族史较多。一般表现为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剧烈头痛发作1~2h后头痛减轻时出现与头痛同侧的眼肌瘫痪,以上睑下垂最为多见。多次发作后瘫痪可持续不愈。
(2)偏瘫型偏头痛:有阳性家族史。可出现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共济失调、精神错乱及视觉障碍等先兆症状,持续20~30min消失。随后出现双侧枕部搏动性头痛,向后颈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病程为数小时至1d。
(3)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持续发作时间在72h以上称为偏头痛持续状态,期间可有少于4h的缓解期。
偏头痛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中药治根佳威 前面英文 B F T 后面数字 3 3 5。
2、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
还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
3、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而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规律,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不再发作。
缓解头痛的小妙招
1.多喝水。脱水是头痛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建议多喝白开水或新鲜果汁,避免茶和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
2.头部按摩。用食指和(或)大拇指在头痛区域轻轻地旋转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按压7—15秒后松开手。必要时,动作可反复进行。
3.定时进餐,平衡膳食。就餐不及时以及偏食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进而引发头痛。
4.枕头别太高。缺少睡眠或者睡眠质量不高会导致头痛。一般而言,每晚必须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但要注意,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
5.闭目养神。坐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闭目养神片刻,放松紧张情绪和背部、颈脖及肩膀压力。避免弓腰驼背或者故意挺直身体等姿势。
6.热水冲后背。淋浴时,让热水直接冲打头、脖子以及后背,可缓解头颈部肌肉紧张,使血液流动更顺畅。
7.笑一笑。笑对轻微头痛具有治疗作用。多笑可以使大脑释放更多欣快激素内啡肽,该激素有助于缓解疼痛。
8.听听音乐。头痛期间,听听喜爱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另外闭上双眼,想想快乐的事情,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9.呼吸新鲜空气。深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头痛。在新鲜空气下进行深呼吸,是应对头痛的一种更有效的自然疗法。
10.“外出”5分钟。离开压力巨大的环境,出门散散步,或者花几分钟时间,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上。“外出”5分钟是快速简单的减压和缓解头痛的家庭疗法。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物理疗法可采取用磁疗、氧疗、心理疏导 ,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 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发作期的治疗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
发作时会出现搏动性的头痛,头痛比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