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唐僧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得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侯,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说什么孙悟空想要自由自在反抗强权的,那都是中二病还没治好的表现。孙悟空的想法,是很实际的。无论天庭招安还是佛门招安,它可都是很痛快的答应了。
其他人的行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解读法来辨析。只要多分析几个人,就能看出西游记跟表面的热闹戏完全不同的东西了。
《西游记》表面上是写玄奘师徒几个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实际上是写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如何一步步战胜自己的心魔最终成佛的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是一个人的五个方面,唐僧是我们心中的信念,孙悟空是我们的斗志,猪八戒是我们的惰性,沙和尚是我们的木讷,白龙马是我们的脚力,只要我们协调好我们的五个方面,我们就能到达西天,求得真经,完成自我的升华。
如果把《西游记》去西天取经比做一个项目的目标,或者说是成果。那唐僧就是项目经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就是做这个项目的员工,如果唐僧这个经理压不住孙悟空这个刺头,那就做不了项目,所以就先收拾刺头,收服一个。猪八戒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想干活,唐僧不自己收拾让孙悟空收拾这个猪八戒,但也只是打服了,并没有真心想干活。沙和尚性格执拗,也是被揍狠了才听话的,虽然沙和尚做事任劳任怨,但是脑子就是一根筋。
从商业角度来看,西游记就是这个公司的小团队。唐僧就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孙悟空就是组长,管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值班安排,猪八戒就是在外面跑业务的,经常的偷懒拉不到客户。沙僧类似文员资料员,什么事情都做,日常的换水备资料复印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