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蚯蚓没有眼睛

2025-04-06 01:06: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没有光就没有眼睛。

据动物学家研究,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头部已经退化,并没有眼睛。那凸起在它头部前面的,其实是它的嘴巴,仅仅是用来进食和挖土钻洞的。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是它的触觉器官却很发达,包括表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光线感觉器等。用触觉器官代替了眼睛的功能,而且蚯蚓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遇到强光就会本能地躲避,这使它能够适应在土壤中的生活。

扩展资料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蚯蚓体内富含各种酶使其具有转化改造有机质的特殊能力,并使土壤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转化为植物易于利用的氨、碳酸、尿素、尿嘌呤以及速效性的磷钾矿质养分等可给态化合物。富含可溶性氮、磷、钾的蚓粪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处理后的城市生活垃圾肥效明显提高。

(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蚯蚓活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对土壤腐殖质的富集、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分解有机物、促进C、N、P循环等作用都有利于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蚯蚓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消化系统发达,其翻土量不容忽视,大大促进土肥相融;

同时,经蚯蚓肠道转化而成的大部分营养物质与土壤密切复合,排后,变成土壤中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团粒结构。这些团粒结构,具有疏松、多孔,水稳性强、有效养分多的特点,提高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蓄水保肥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

(3)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

蚯蚓对微生物的群体结构、数量、活性、分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通过蚯蚓肠道加工后,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群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对有机残落物的机械破碎与消化分解作用蚯蚓会弄碎落叶和影响土壤微植物群。

蚯蚓与微生物一起对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蚯蚓食性广、食量大,对落叶的机械破碎量相当可观。

回答2:

蚯蚓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很久以前在陆地上生活是有眼镜的,由于生存的需要不得不从地面生活转为地下生活,为了便于地下的生活,蚯蚓的身体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它的身体大小发生变化
其次嗅觉,声觉退化,变化最大的是眼睛,应为适应了地下的黑暗生活,它的眼睛感光功能下降,从而退化直至消失.

回答3:


蚯蚓的身体是由环节组成的,绕在身上的宽带被称为鞍状条纹,即生殖带。交配后,这里就会生成卵袋以保存虫卵。
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但它的身体对于震动非常敏感。当感觉到敌人的行动,比如说一只鼹鼠在附近挖土,它们常会逃往地表。
所以
它们不需要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