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居士,为您答疑解惑。
说司马懿在空城计发生的时间段去养寇自重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按照正史还是《三国演义》的思路去回答这个问题,都不成立。
首先正史《三国志》《魏略》中写的非常清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参与本次战役,他的守卫地区不再这里。当时魏军的主帅是为名地曹叡,与马谡展开交战的是大将张郃,与赵云交战的是大都督曹真。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亦云:“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所以,从这两段记载中已经表明了空城计是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是一场魏主曹真亲自指挥的防御战,他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消灭蜀、吴两国,养寇自重的说法不成立。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在此次北伐之前就确定过魏国会用司马懿为主帅,于是派人散布流言,让魏主解除他的兵权。而诸葛亮趁机北伐,魏军节节败退。魏主无奈只能再次启用司马懿为大都督于诸葛亮抗衡。
诸葛亮安排马谡堵住魏军主力部队的必经之地,等到诸葛亮与赵云带领的主力部队与之前后夹击,只要战事顺利,就可以一鼓作气,完成此次消灭魏国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而马谡没有采纳王平的意见,不但失去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也将蜀国精锐损失殆尽。魏国主帅司马懿乘势引十五万大军杀奔诸葛亮退守的西城。
诸葛亮此时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臣和老弱病残,诸葛亮传令,打开城门,派几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打扫街道,自己带一张古琴,身旁侍立两个书童,到城上弹琴。司马懿见状以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于是撤退。 那就更加不可能。
其次,如果说司马懿真的忌惮魏主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话,也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就开始养寇自重。首先,按照《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此时的地位,不过是领军大都督,远远没有达到后来军事、政治一把抓,人脉、资源都达到渗透到全国上下下下的鼎盛时期,此时就开始养寇,既不明智,也不划算。
其次,就算蜀国主力部队被消灭殆尽,但蜀国国主刘禅还在,蜀国的防御线也并未松动,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文臣还在,魏延、向宠、马岱等武将还把守各处隘口,远远没有达到占据蜀国半壁江山的地步。所以就算按照《三国演义》的原著精神,养寇自重的说法也根本不成立。
退一万步讲,就算司马懿真的一鼓作气灭掉蜀国,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吴国根基未损,不愁没仗打,所以养寇自重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司马懿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是他本人比较谨慎。司马懿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他的崛起就是因为诸葛亮北伐。
是没有看出来,因为司马懿本身就多疑,害怕诸葛亮真的有埋伏,所以选择退兵。
我觉得他真的看不出来,在那种危急时刻,诸葛亮还那么镇定自若,那个演技绝对堪比演员,司马懿会相信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