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称谓在在佛教为“迦蓝菩萨”,在道教为“武圣帝” ,在儒教为“关专圣帝”。
关羽,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雅号“美髯公”。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雄壮威猛,号称“万人敌”。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被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
民间所供奉的“关公”又被台湾信徒称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