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开车怎么除雾?开外循环还是内循环?

2025-03-31 04:07: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外循环。
车窗起雾是内外温差造成的,消除温差就可以解决了。开窗通风,使车内外空间对流就可以缓解玻璃起雾的现象。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缓解车窗起雾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用的,比如下雨的时候就不行。
如果天气寒冷又不适合开启空调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外循环模式,将风量调节至全吹玻璃那挡,雾气会得到适量的缓解。
除了前风挡,侧面的车窗也会起雾的,前排侧窗上的雾会影响驾驶员观察后视镜。有的汽车的中控台上都配有单独吹前排侧窗的出风口。如果嫌风量不够强劲的话,那还可以关闭两个中央出风口,这样就可以让两侧的出风口获得更大的出风量。
扩展资料
开车起雾的原因
外界温度较高,水蒸汽饱和气压大,玻璃温度低,在玻璃附近水汽的饱和气压降低,当温差足够大,饱和气压足够低是,水就液化了。越靠近玻璃水的饱和气压越低,水越容易液化。
空气中的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律运动。当没有温差时,水分子不停打到玻璃上,又不停从玻璃上飞出来。因为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慢,
所以水分子从热的空气打到冷的玻璃上后,运动变慢,不能及时飞出来,而外面的水分子还在不停地往玻璃上打,所以玻璃上的水越来越多,终于聚集成小水珠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用车小窍门:给您支招解决冬季行车车窗起雾

回答2:

打开到除雾那一档!那个控制面板上有图标的!打开内循环开窗通风,使车内外空间对流就可以缓解玻璃起雾的现象。

  1.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多出些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2.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 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回答3:

冬天开暖风,是打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老司机教你正确使用暖风

回答4:

外循环。

冬天开车时,车辆如果停放到外面,车主一上车,车辆外部结霜,内部出现雾气,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打开AC开启冷风,切换至外循环,车辆内部雾气会去除,但是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霜无法去除,车主只能下车用肛具将车辆外部的霜去除。除了开启冷风外循环之外,车主还可以开启暖风内循环,这种方法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利用发动机水温产生的暖风,直接烘干车辆玻璃上的水气,只是发动机水温上升需要时间,除雾效果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