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内涵财务报表粉饰应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模糊性、滞后性而导致的会计人员(自愿或非自愿)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二是有关会计法规、准则有规定而会计人员(自愿或非自愿)不按法规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来粉饰财务报表的造假行为。第一层次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显然不需承担法律责任,这类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只有通过对会计法律、法规加以完善从而得以解决,而对于第二层次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各行为相关人则应为其不法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否则将会导致有法不依,必然使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更加严重。财务报表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财务报表,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行为。二、治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具体对策1、进一步规范财经法规的建设。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具有超前性,对未来经济行为的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现象出现。还可以参照国际会计惯例的发展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选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降低因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多种选择性而造成的财务报表粉饰的问题。2、逐步规范会计核算机制。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会计核算的正规,有助于抑制财务报表的粉饰。会计核算机制不仅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更应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行。目前应在贯彻执行方面下功夫,建立以内部监督体制为主体、外部监督为补充,而外部监督中应以社会监督为主体,政府监督为补充的会计监督体制。同时应按会计规范化的要求建立严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