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

2025-02-25 00:39: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色彩心理学

色彩有六种标准色: 红 橙 黄 绿 青 紫 这六种色中,又有细分:
(1) 三原色: 红 黄 青
(2) 间色: 橙(红加黄) 绿(黄加青) 紫(青加红) 大家可以发现,上述六
色的排列中,原色总是间隔着一个间色,因此,只需将标准色背熟,对于原色及间色我
们就可以分清了。
事实上,还有一些颜色没有包括在以上色彩中。 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
色。 一般来说,除非染上一定的感[不良用语,系统过滤 by {数字生活}]彩,我们的背
景都采用灰、黑、白这三种颜色,因为金银太耀眼了,而灰、黑、白由于是中性色,比
较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
一般的颜色的明度者不同,因此产生的距离感也不同。按明度顺序排列: 1黄、 2
橙、3红、4绿、5青、6紫。我们可以发现,按照16、25、34的顺序,就可以得到对比色
。善于运用对比色,对我们的设计是很有好处的。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
在黑色背景上,黄最近。而在白色背景上,则紫最近。 因此,距离感只是相对而言
,与我们的背景的对比。在设计中,有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而色彩的冷暖是设计
问题的主要攻坚项目。这时我们需要《康定斯基定律》,其主要内容:
将色彩分成角度:红90度,橙60度,黄80度,蓝190度,紫120度。 其中 钝角:钝
拙、柔弱、冷色锐角:敏锐、强烈、暖色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的掌握了。
我们来看看怎样调和色彩。调和色彩的基本法则是:页面各部分色彩一定要构成适
当的色彩关系。组成统一的色调,表达某种情绪。这才会有自己的风格。怎样才能做到
这一点呢?
(1) 确立主调统率页面的色彩关系。当页面上有几个色块时,必须以其中一块颜色为
主,而且其面积,明度,位置大于其它色块。
(2) 不但要善于运用原色,而且还要善于运用金、银、黑、白和灰这些中性色进行缓
解,中和,以烘托出主题。
(3) 增加共同点,会使设计更趋向协调。
(4) 拉开距离,目的是为了主次分开,不要堆成一堆,别人看了都觉得讨厌。 可有方
法:或者从平面拉开,或者从纯度和明度削弱。
① 两色一深一浅。
② 同时变化原有明度
③ 纯度对比,使一色鲜艳而一色朦胧
④ 同时变化原有纯度
再来说说色彩均衡问题:要打动别人的视知觉,色彩要均衡。一般:
(1) 比较全局
(2) 不同的物体也不同。如:你可以看出页面上是块铁之类的东西的话,那么,潜意
识里比看到页面上的一颗小草就会觉得不同份量了。这是我们生活上的体验。
(3) 色彩不能偏于一方,否则就会失重。 如页面中心有大色,则四周一定要有一些小
色,左边有一定的物体一定的明度,右边就不能完全灰暗或空白,也要有适量的明色。

(4) 若说到均衡,则纯度或明度较差的大色块与面积小的鲜明色块也均衡
要表达出我们主页的风格,这就需要理解色调的概念。色调,即我们页面的主色彩
。我们所要表达的性格或心情,都会在页面上表示出来。如忧郁用冷色,热情开心用暖
色等。而如要表达出我们所观察的色调,要用夸张、提炼、强调、概括等方法。为了突
出重点,加强对比,表达气氛,是有必要进行夸张和调整的。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
(1) 单色调是指只用一种颜色,只在明度和纯度上作调整,间用中性色. 这种方法,
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倾向。如采用单色调,易形成一种风格。我们要注意的是中性色必须
做到非常有层次,明度系数也要拉开,才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2) 调和调:邻近色的配合。这种方法是采用标准色的队列中邻近的色彩作配合。但
易单调,必须注意明度和纯度,而且注意在画面的局部采用少量小块的对比色以达到协
调的效果。
(3) 对比调:易造成不和谐。必须加中性色加以调和. 注意色块大小、位置,才能均
衡我们的布局。注意:在调和色彩中要注意间用中性色. 必须明白的是:近的纯由远的
灰衬托明的纯由暗的灰衬托明的纯由暗的灰衬托主体的纯由宾体的灰衬托.

图案构图的稳、匀、奇
1 稳——安定、比例
安定(此处着重于心理、视觉印象的安定)
图案在构图上一般有对称、平衡。对称比较庄重、严肃。平衡比较生动、活泼。
比例
比例带有一定的数学性,较典型的有黄金分割(0.618/1),据说芭蕾演员踮脚表演就是
为了使自己身体比例呈黄金分割。还有平方根、立方根等矩形,给人一种非常优美和谐
的视觉效果。但不要被这些比例所束缚,很多是靠自己的感觉去应用。
2 匀——疏密、空间
疏——密、黑——白(并非纯粹的黑白色彩,指浓淡)、虚——实之间是对比关系,灵
活合理地进行疏密、黑白布局,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虚实,形成不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空间 实际上是由构图中安排的实体形象、空白形象,两者相结合构成的。空间的构图处
理,是随着形象轨迹及视觉轨迹形成内在的空间层次。例如:网站“异空间”中,有一
画面:太空背景,几个动感的人物都是一样的大小,我就建议:进行个别人物缩小或扩
大,可以形成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避免了原有的单板。
3 奇——标新、立异
很简单,看你是否是一个“叛逆者”………

色彩心理学: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

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

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一)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曾作

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膊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容易兴奋冲

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膊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

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这些经验都告诉向我们明确的肯

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

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

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

白炽灯光,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

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

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

燥;冷色有退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但却

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受我们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印象,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回答2:

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它与透
视学、艺术解剖学一起成为美术的基础理论。由于形与
色是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个基本外貌要素,因此,色彩学
的研究及应用便成为美术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课题。作
为色彩学研究基础的主要是光学,其次涉及心理物理学、
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多门学科。因此它
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这些学科(尤其是光学)的长足进
展,而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又为这些学科提供材料,推动
它们的深入。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
的历史一样漫长,而有意识地应用色彩则是从原始人用
固体或液体颜料涂抹面部与躯干开始的。在新石器时代
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在色
彩的应用史上,装饰功能先于再现功能而出现。人类制作
颜料是从炙烤动物肉时流出的油与某些泥土的偶然混合
开始的,逐渐发展为以蛋清、蜡、亚麻油、树胶、酪素
和丙烯聚合剂等作颜料结合剂。在古代中国、印度、埃
及、美索不达米亚,颜料多用在家具、建筑内部、服装、
雕像等的装饰上。早期中国绘画上的色彩主要是轮廓和
形象的修饰手段,用色简练单纯。古罗马的墙面、地板
镶嵌上则已有丰富的色彩。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艺术
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色彩材料,凡·爱克兄弟等人在“油-
胶粉画法”的基础上改进而形成了亚麻油等调制的油画
颜料,为油画的产生提供了媒介材料。自此,绘画上色
彩表现的手段大为丰富。
尽管人类的色彩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独立意
义上的科学的色彩学研究却晚于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而
到近代才开始,这是因为色彩学的研究须以光学的产生
和发展为基础。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为了取得自然主义
的表现效果,曾经研究过光学问题,注意到了色彩透视
问题。直到17世纪60年代,I.牛顿通过有名的“日光-
棱镜折射实验”得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光线混合而成的
结论之后,颜色的本质才逐渐得到正确的解释,由开普
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感知心理的研究为解决色彩视觉问题,心理物理学的方
法为解决视觉机制对光的反映的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
前提条件。而视觉艺术所提出的色彩问题,尤其是印象
派出现之后遇到的外光描绘、色彩并置对比、互补色等
问题,促使理论家、艺术家运用科学方法探讨色彩产生、
接受及应用的规律。到19世纪下半叶,色彩学研究的专
门著作开始出现,如薛夫鲁尔的《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
则》(1854)、贝佐尔德的《色彩理论》(1876)等。进入
20世纪,色彩学更在现代光学、心理物理学、神经生理
学、艺术心理学等基础上获得了长足进展。而色彩学的
发展又促进了视觉艺术从19世纪向20世纪多元化时代的
转变。
基本内容 色彩学大体可按色彩与光、眼睛、感知
个体、应用的关系分为4个主要部分:
① 色彩与光的关系涉及物理学,主要是光学。色
彩从根本上说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视
觉的电磁波,即所谓“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
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不
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不同的
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而受光体则根据对光的吸收和反
射能力呈现千差万别的颜色。由色彩的这个光学本质引
发出色彩学这部分内容的一系列问题:颜色的分类(彩
色与非色两大类)、特性(色相、纯度、明度)、混合
(光色混合,即加色混合;色光三原色,即红、绿、蓝;
混合的三定律,即补色律、中间色律、代替律)等。孟
赛尔综合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孟氏颜
色系统”。
② 色彩感知的研究必须考察视觉器官——眼睛对
色彩的接受过程。色彩学的这个部分涉及生理学、感知
心理学,并且大量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眼
主要由棒体和锥体感受器对光发生视觉反应,一般认为,
颜色视觉是由锥体感受器作中介的,锥体感受器主要集
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区,它含有光敏色素,在接受光的刺
激后,形成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皮质中的视觉中枢而
产生颜色视觉。由这个基本过程出发,色彩学还研究接
受过程即颜色视觉中的对比(色相、明度的同时对比与
连续对比),常性、辨色能力(也包括色盲、色弱等)
等问题。关于颜色的视觉机制及过程的具体研究,20世
纪以前主要有“三色说”和“四色说”,现代生理学与
心理学的研究分别支持了这两种学说,并试图以“阶段
说”的假说来统一二者。此外,为了对颜色特征进行量
的分析,20世纪产生了以研究颜色标定和测量的色度学,
它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 色彩学还考察色彩与感知个体的关系,如前述,
第1部分主要研究色的本质而不涉及接受者;第2部分则
主要研究标准接受者在正常条件下的色彩感知而不涉及
各个接受个体。但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有不
同的感受,因此引发出色感(冷暖感、胀缩感、距离感、
重量感、兴奋感等,由此可将色彩划为积极的与消极的
两种倾向)、对色彩的好恶(包括对单色或复色、不同
色调的好恶)、色彩的意义(象征性、表情性等)、色
听现象(即联觉)等问题。简言之,这部分主要研究在
特定条件下色彩与观者的感受、情感的关系。它以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④ 色彩学进一步考察色彩在生活与艺术中的应用
问题。首先,它要研究物象的色彩(光源色、固有色与环
境色)、色彩透视、色彩材料(历史、分类、性能、调配
规律等),进而讨论色彩的具体应用,色彩在生活中的应
用主要包括服装、化妆、室内布置等。在艺术中的应用
则是色彩学研究最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绘画色彩(写
生色彩与装饰色彩)、舞台色彩(布景、道具、服装、
灯光等的色彩)、录像、彩色摄影(也包括电影摄影)
等。由于色彩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可以说
到处都存在着色彩应用的问题。在现代视觉艺术中,色
彩的地位日益突出,表现主义、奥普艺术、抽象主义等
尤其将色彩作为主要的视觉艺术语言,色彩材料和表现
手段的不断更新、丰富,为色彩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

的天地,也向色彩学的研究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
参考书目
文金扬:《绘画色彩学》,山东美术出版社

这里还有很多内容:http://www.baidu.com/s?wd=%C9%AB%B2%

回答3:

学习了。

回答4:

什么啊,想问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