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化合物一定全是强电解质”这句话对吗?

2025-02-25 17:39: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并不是所有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这句话不对。例如,醋酸铅是离子化合物,但它是弱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活泼金属(如钠、钾、钙、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氟、氯、氧、硫等)相互化合时,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K+、Ca2+、Mg2+等),活泼非金属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F-、Cl-、O2-、S2-等),阳离子和阴离子靠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钠即是由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离子化合物里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整个化合物呈电中性。

电解质一般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者的导电能力差别很大。可以认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即不存在电解质的“分子”(至少在稀溶液范围内属于这类情况)。由于浓度增加时,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增加,使离子淌度下降,当量电导也随着下降。对于弱电解质来说,它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分子,它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离子数目极少,静电作用也很小,可以认为离子淌度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因此当量电导随浓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电离度的很快下降。

回答2:

1.并不是所有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例如,醋酸铅是离子化合物,但它是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则是不完全电离的化合物.电解质的强弱与是否是离子化合物无关.

2.离子化合物熔化时能够导电,且破坏的是离子键,但不一定全部破坏,即不一定全部电离,适情况而定.另外有的离子化合物没有熔融状态,如NaHCO3.
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3.处于电离平衡的某物质溶液,比如氨水.存在
NH3·H2O <==> NH4+ + OH-,当向溶液中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右移,溶液NH4+,OH-数目增多,但浓度减小.这是电离平衡的稀释效应,该效应需用平衡常数解释.这里可用极限法.有一烧杯氨水,存在电离平衡,
NH3·H2O部分电离,现将其倒入一湖中,那么可认为此氨水已完全电离(电离平衡可忽略).
电解质在溶液中是靠水分子的作用来电离的,而离子是以水合离子存在的,由此还可这么考虑,加水后增加了水和其作用力,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回答3:

错 (CH3OO)2Pb 是离子化合物 但是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跟阴离子的极性有关

回答4:

高中考试这是对。记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