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英语:Monopoly) (或者称卖者垄断;台湾通常译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垄断行业就是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
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编辑本段]造成垄断的原因 (1)规模经济。如果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得,多一个厂商都会便利所有厂商亏损。
(2)对生产要素的垄断。一旦生产者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原材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材料时,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
(3)法律保护。例如,专利保护。
(4)特许经营。政府在某个行业内授权某家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被称为特许权。特许经营的例子很多,大到公用事业、邮政、广播媒体,甚至是奥运商品,小到区域性的垄断商品,比如校园内等。
(5)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方兴未艾使得网络经济成为垄断的另一个原因,这与规模经济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网络经济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作用于市场需求方面的,因为人的需求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其他。例如,垄断厂商具有原料供货、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垄断厂商还可以通过合并、接管以及各种佥及不佥的手段维护其垄断地位。 [编辑本段]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由于垄断者是其所生产产品的唯一卖者,因此,直接面对整个市场,换句话说,他将面对向下倾斜的市场需求。而买者人数众多,因此是竞争性的,也就是说,买者是价格接受者。因此,卖者可以通过控制产品价格,或者产量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假设以TR(Q),TC(Q)来表示垄断者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函数, π(Q)表示当生产Q个单位该产品时垄断者的利润水平。由此,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maxQπ(Q) = TR(Q)-TC(Q)。 则当Q >0为垄断者利润最大化产出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是,
0 = dπ(Q )
–––––––––––
d Q= d TR(Q )
––––––––––––
d Q- d TC(Q )
––––––––––––
d Q
垄断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只有唯一卖着,垄断者在所属市场可以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简单的说就是买卖双方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易,只有一家或者少数买房或者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