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有个教育顽童的故事: 纪献唐小时脾气暴躁,不服管教,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先后气走了10位老师。后来一个名叫顾肯堂的穷秀才自荐当上了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顾肯堂先是任凭纪献唐在书房外玩耍,也不过问。
有一天,纪献唐正玩得高兴,忽听到一阵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吸引了他。当他知道新来的老师弹得一手好琴时,就俯首贴耳地跟顾肯堂学了起来。后来他发现,新老师琴棋书画竟无一不通,于是他学了琴,又学棋,再学书画,竟“大半年不出书房”。
纪献唐爱打斗,自以为三拳两脚就能把弓腰驼背的老师打倒在地。有一天当顾肯堂提出与他比武的时候,他觉得十分可笑。实际一交手,令他大吃一惊,不但自己不是教师的对手,甚至他的哥儿们一起围攻,也被老师打得一败涂地。纪献堂从此对顾肯堂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那时起,顾肯堂就引导纪献唐努力读书。教育他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从此纪献唐发奋读书,以后连举人和进士,终于成为文武双全的大将军。
顾肯堂知道自己的学生是个顽童,不但玩的贪,而且玩的野,于是他顺其贪玩之心,诱使纪献唐由野玩转为文玩,由屋外玩到书房。然后,他又从孩子喜爱习武着手,用高超的武艺,完全赢得孩子的心。顾肯堂正视孩子特点,从玩出发,循循善诱,最终造就了一位将才。
昨天看电视“玩出来的发明家”讲述的是一个班级倒数第一的学生,喜欢自己小制作。家长没办法,根据他的爱好,给他报了特长班,结果一发不可收,回家就搞小制作,家里除了冰箱,电视不能拆,其余的都拆了看看,没想到结果真研究出门道来了。24项获国家专利,还引进了千万外资,学习成绩也由班里的倒数上升很快,中考取得了前10名的好成绩。记者采访,他说出了缘由:因为小制作要用许多知识,所以必须多看书,多学习。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学习规律的真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奇迹。”教学实践也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能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毅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兴趣的帮助,那就是一种勉强、一种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勉勉强强地去做事情,做好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事实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都应该反思,在培养孩子方面是重视了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还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和分数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