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一个多世纪的话,我们的教育至少晚了两个世纪。这是教育观念的差距,是对个体生命理解上的差距。也许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叫人如何学会物质生存,也不是叫人如何同世界周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是地球上的主宰,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为了满足人类的最根本需求。从生到死,区区百年已是少数,拿出美好年华三十到四十年来接受教育,来学会生存的本领,然后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工作,这从根本上背离了生存的初衷。我们的教育时间太长,教育的目的又是如此实际而悖谬,导致现实的教育不伦不类,甚至歪曲了真理,从而导致对个体生命的忽视,对整体错误认知的趋从。把握不好教育目的,体制的先天不足也就不可避免。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颗快乐而美好的心灵。这种教育旨在为年幼的心灵指明快乐的方向,并同他们一同快乐。学习的过程不是记忆的过程,也不是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因为我们没有必要自己搞出复杂技术来让自己的子孙费尽心机的学习和提高。人类创作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归根结底大都是一种自戕行为,这是上帝都始料未及的蠢事。也许高度发达的技术可以让我们从中感受高科技带来的无限快乐,但原始的自然生产及生活方式也不会使人痛苦。祖先的片面观点代代相传,以致我们看不清生命的最初需求。
简而言之,技术的发展应该有个限度,以服从人类最根本需要为准,何必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延续它的发展。这样讲可能会激怒科学家,但是几千年后,世界会告诉人类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
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受各种名目的教育,为将来踏入中学大学做好准备,并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看到,身心还没有健全的幼童,被人类无聊的知识技能迫害,丧失了美好的童年快乐,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一条邪路,这是对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粗野干涉和戕害。孩子懂什么,家长的一切做法来源于社会生存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对人权的极大蔑视,作为成熟强壮的大人就是这样对孩子为所欲为。可怜这些孩子,本来一根小树条、一只小蚂蚁就可以让自己度过百分百快乐的一天,却可怜巴巴地被貌似聪明的大人剥夺。
因而小学的教育由于社会的集体错误一开始就是扼杀多于给予。孩子稀里糊涂开始做各种无聊的文字游戏、数字游戏,再加上所谓的品德教育、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音乐美术等等的教育,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堪重负。更有甚者,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成绩考核,导致教师丧心病狂地用自编的各种试卷对稚嫩的孩子进行狂轰乱炸,有的让孩子抄写几十遍词语和单词,狂背课文。社会应该是发展的,如果你将现在的孩子同古代的孩子比较,除了享受现代生活的快乐外,精神上的领地越来越少,快乐的纯度越来越低,这就是倒退。
中学的教育重点放在升学上,一切围绕着可恶的分数。有些地区,学生无休无止地上课上自习做题,高中三年基本就是被强迫的监狱改造,目的就是为了升学。这一个单纯的目的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剥夺了孩子选择生存方式的权利,也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亵渎和挑衅。任何人没有权力一句话决定别的生命的生活方式,更何况还要用这种方式来统治天下的学生。各位想一想,一个人能活多少年,为什么还要把生命都浪费在这些无聊的游戏上呢?即便是为了科技的发展,也没有必要搞得如此复杂,没有必要以牺牲生命快乐为代价。而目前大多数大学的教育,基本就是这种恶性循环的继续,是生命的极大浪费。
问题全在于对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就没有把重视生命每时每刻的快乐作为最终的目的来建构,一旦这种体制与领导集体的个人政绩结合,漠视生命甚至践踏生命的行为就冠冕堂皇的变成一种习惯和必然。这是人类的悲剧。
所以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比如,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不能留长发,不能谈恋爱。上课不能说话,要严格完成作业,考不好还要批评等等。当然,这不怪老师,学生将来要生存,没有成绩就没有更好的学习机会,也就意味着失去更优越的生存权利。我们只把目光放在这些生存问题上,丝毫不考虑这种做法是否损害了个体生命的权利和快乐。如果快乐都不重要,那我们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用青年时期的痛苦来交换老年的快乐吗?这是个弱智的答案。再说,学生为什么不能谈恋爱?他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即便是错误的。但是中国的现实不允许,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不允许,领导部门的政绩要求不允许,那就践踏生命吧,中国有的是人,生命不是一件稀罕的东西。
如果决策者真能站在个体生命的角度考虑,完全可以缩短学习的年限,让孩子在生活中在快乐中自然的学习。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要求,不能以成熟者的高度自居。谁敢说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就一定超过孩子的智慧?人类发展是一个轮回,从简单到复杂,必然回归简单。大人的世界已经被乱七八糟的观念思想充斥,没有资格决定后来者的生活方向。你可以去问问一个五岁的孩子最想干什么,那就是这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真理。
我肯定不会等到这样的时刻到来:从出生开始,我都是快乐的;我做我想做的事;我既满足了自己的快乐需求,也能让别人快乐。高科技有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已经受了高科技的诱惑,所谓吸毒上瘾,欲罢不能。但对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无所谓高科技,无所谓地位名利,都是后来的教育及社会的影响熏陶使他们的快乐只能依赖于高科技。这又是一种倒退。
教育只是一个折射弱智人类的窗口,我们在这样的世上生活,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的壁立森严的城墙,我们偶尔会得到真真切切的阳光般的乐趣。我在幻想,有一天站出一个哲人,将无聊的东西消灭,让所有的人都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快乐生活,就像《上帝也疯狂》中那样,贫穷和对科学的无知并不影响个体生命的快乐质量。
当我们的孩子还在耗费青春为将来拼命的时候,我的内心隐隐作痛,这是一个人类自我制造的黑夜,让后代艰难地摸索,代价太大,痛苦太深。我想,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也许会比我们更能享受生命的痛快,我们比他晚了这么多年,没想到会进入一个苦涩滑稽的魔阵,要做一生的魔鬼,李白有知,不晓得是羡慕还是叹息。
难道所有的生命都只有这一种活命的方式吗?难道我们找不到更快乐更轻松的方式吗?难道前代的所谓智慧的恶果还要让我们用一生来饱尝吗?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每一位朋友都有过自己难过的事吧。然而,每件事情的经过都不相同。当然我也有过难过的事,那就是被老师批评。凡是读过书的同学都知道被老师批评是一件难过的事,而当然也不是说老师的批评不好。老师的批评可以让你领悟到自己的过错,我就是被老师批评才令悟到自己的过错。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段考过后,星期二的早上,上课铃响同学们陆续走进教教室,坐回自己的位子等待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一叠试卷,嘴里不停地说:“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我先给你们复习再考,如果我复习过的你们还错的话就补十遍。”老师说完后,就一课一课地给我们复习生字词,嘴里还不停地问“蔼”字是什么结构,同学们还大声回答是上下结构。老师复习完就发试给我们。我拿到试卷写好自己的名就直接做试题,刚刚开始写时没有一题难得倒我的,可到后来有一个字我不懂怎样写,它的试题是:“和()可亲。”我当然知道它是“和蔼可亲,”可我不懂“蔼”字怎样写,我当时想反正是不会写,随便写一个就行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写了一个左右结构的蔼字我想应该没什么错的吧,写完之后我就直接做下一题,每一题都被我攻完,写得又快,心里可开心了,心想这次一定考得好。
到了第二天,老师把试一张一张地发下,得高分的同学当然高兴,得底分的同学只有垂头丧气、后悔了。我呢,还算好了得了97分。老师发完后就一题一题地给我们讲解,突然讲到我写错的“蔼”字,老师就火冒三丈地说:“王钧程,老师考试前不是给你们复习过了吗?你上课没听课吗?明明提醒你们“蔼”字容易错,还问你们是怎样写的,你们还回答了,你怎么还错。”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像刀绞一般。
这件事虽然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几天就会好,但是对我来说这件事是一种警告。老师批评我们是为我们好的,不批评我们才是不好,老师会时常提醒我们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样我们的成绩才会有所提高。
这便是我眼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