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4-11-14 13:32: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黄金洞民族中小学方针咱中国早就有“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都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也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决定他今后的发展,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录》中也谈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的,咱就拿古诗词教学来说吧。古诗词教学并不是涉足到古诗词单元了才有的教学活动,我一直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借以开展古诗词系列活动,从而进行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伊始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倡导学生广泛涉猎大量的古诗词,提倡他们多读多记,去亲身实践“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读书真理。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又让他们通过这一途径亲密地接触了民族文化并了解其渊源,深刻体味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教材的古诗系列按“新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都大同小异,无外乎诵读、理解、背诵、体味、赏析。为了让古诗的学习和背诵落到实处,从执教最初,我就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采取“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周诵读一首诗。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组推选“古诗擂主”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除了选编入教材的古诗外再额外选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到了周五,再由“古诗擂主”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每人一周诵读一首,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40首古诗,一年就可以诵读40---100首不等,古诗诵读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一月上一次古诗活动课。每个月上一节以古诗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如:故事擂台赛、漫读古诗园、唐诗拾趣等,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每当上古诗活动课时,邀请其他语文老师来指点。在搞“故事擂台赛”时,把“谁记得古诗多、谁的见识更广”作为诱因,让古诗诵读活动自始至终轰轰烈烈地进行;在上“漫游古诗园”活动时,设计了五个部分:古诗数字园、古诗动物园、古诗植物园、古诗颜色园、古诗四季园,让同学们对含有数字、颜色的诗句,描写动、植物的诗句,赞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进行系统归类,有效地复习诵读了古诗。一学期开展一次赛诗会。赛诗会以小组为单位,按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如:“古诗,你能背多少”、“古诗巧对接”、“读古诗学成语”、“中秋节赏诗会”、“春联比赛”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一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诵读等级考核评定,由语文老师进行检测。20首一级,40首二级,60首三级,80首四级,100首五级,100首以上为特级。必修内容就是全班学生必须参加“古诗考级”项目,级别根据学生背诵古诗的篇数来确定。古诗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两年来,同学们诵读古诗的能力大大增强。古诗词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少年又正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段,我们何不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到极致,引领学生漫步于古诗词,驰骋于古诗词,从中领略到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我们的国家,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斗志。我们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才让我们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代代相传,也才不会再有“曹操写的《满江红》、兵马俑在北京”的尴尬。更有,“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可见,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实在是功不可没。

回答2:

不时参观文化名人旧址,抑或天天诵古诗,唱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