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都城是阳城、阳翟、斟鄩、商丘、纶城,在今天的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扩展资料:
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名叫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夏朝的都城就在济南的腊山,也就是古昆仑山。史书说夏都在西夷之地,西夷之地就在山东的西边。以夏娲补天添的太阳石为证,伏羲一画开天是夏娲之作,工共怒创不周山是夏娲补添。不周山就是济南的峨嵋山,大洪水海啸是从不周山的方间来的,应该是白洋淀的陨石造成的。
传说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摘自网络)
史记说的很清楚: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数十年的考古发掘证实,洛阳二里头即是夏都遗址!
西邑应该是夏的合音。另外,按天地的体制论,只有夏商的帝王挂人皇级的名头,之前为盟主级,之后是天子级。古蜀国志有句擎于人皇,既然不是商的,自然就是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