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用污水灌溉水稻,如掌握不好,会因营养过盛造成水稻生长过旺,贪青、倒伏、病虫害加重,最终影响产量。有些污水虽然经过一定处理,但是还难免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如灌溉不当不仅会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土壤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
北方稻区在利用污水灌溉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污水中氮的含量。有人认为,污水中含氮量超过3毫克/升就会造成减产,如果超过5毫克/升则会造成严重减产。天津的试验表明,污水中含氮量以0.02%为宜,每667米2水稻利用污水中的氮不能超过10千克。已知污水中氮的含量标准,又确定了每667米2利用纯氮的数量,这样就可以确定灌溉定额了。如天津市郊区测定的污水含氮量为0.02%,每667米2地利用纯氮为10千克,所以认为每667米2水稻只能灌污水50米3。污水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和水肥调节模式来确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农田污染的负荷量,即年负荷量、一次灌溉水负荷量均不得超标。水稻栽培模式是“前促、中控、后养”。所以污水灌溉只能在分蘖始期到分蘖盛期。返青后期和孕穗前结合施返青肥和接续肥也可适当补以污水。
污水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污水中含有过量的有机质木质素、油、酚、硫化物、氰化物、高价铁、锰等,往往pH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在制定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因素,细致安排,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可采用秋翻晒垡,适当深耕,使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自然降解净化、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