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实行什么样的选官用官制度?到隋唐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如何看待隋唐的选官用

2025-04-05 18:56: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实行极度反人类的特设组织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隋朝时,开始实行科举制选官,但不仅科目少,次数少,而且由于九品中正制依然是主要选官途径,门户出身才是正途,真才实学为人所不耻,通过科举制选拨的官员通常只能成为小吏,难以进身。
唐代以后,隋末农民起义给了士族大族以沉重打击,中正府被彻底打烂,科举制开始成为主要选官制度,科目详全,开科次数也多,真才实学被人们所推崇,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也更容易被提拔重用。
科举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科举制在中国仅延续了一千多年了,但在国外,十八世纪,英国人考察中国科举制度后,回国建立了举世文明的英国文官制度,并渐渐流行了欧美几乎所有国家。至到现在,现在我们还看不到世界各国停止科举制度的任何迹象和可能。
用官制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