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一个聚会上偶然遇到了大学时的死党。
很想和他说些什么,聊聊年轻时的理想,谈谈那时候我们一起做的傻事。
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他也很默契没有提起从前,只是互道了两声祝福就走开了,甚至连微信都没有留。
相信不少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好朋友会逐渐疏远?就请来看看这些回答。
利益纠纷,反目成仇
俗话说,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
三年前,好朋友老李突然向我借了一笔钱,不多,两万元,说一个月就还,我没多问就给他了。
五个月后,我有点事需要用现款,就打电话和他谈谈还钱的事。
没想到他一听到我要让他还钱,客气的语气立马冷淡下来,恶狠狠地说自己最近手头紧,朋友一场多等几天。
就这样,这两万元钱拖了一年多才还齐,而我和他的友情也早已被这点钱消磨干净了。别说朋友了,再见面不是仇人我已经谢天谢地了。
其实,钱财实属小事,可怕的是人心。
德云社小曲《大实话》里面有一段词:”说朋友亲,朋友可不算亲,朋友本是路遇的人。人心不足这蛇吞象,朋友翻脸就是仇人。”
一个人在借出钱的时候,同时也借出了自己的信任。只有钱悉数归还,信任也才会回来。反之,即便“赢”得了唾手可得的钱,却失了人品和情谊。
从那以后,我一直尽量避免与朋友在利益上有纠纷,古往今来,多少的情谊始于交心,却止于财帛。
环境不同,难以共融
对于鲁迅,我想每个国人都不陌生,那么对于鲁迅笔下的闰土,大概也是熟悉的。
少年闰土朴实,活泼,机灵,和“少爷”鲁迅成为了亲密的好朋友,他们曾经一起约定,有机会一起回乡下抓偷西瓜的猹。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发生了很多事,但是中年鲁迅从来没有忘记那个活泼机灵的闰土,也没有忘记闰土口中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可是当他们真的见面时,中年闰土毕恭毕敬的一句,“老爷!”瞬间打破了鲁迅的幻想。
昔日的同窗,数年后一个成了公司老总,一个成了作坊工人,自然再难以称兄道弟;
曾经的闺蜜,数年后一个成了政府要员,一个成了超市服务员,自然再难以结伴同行。
谁都没有错,生活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思想观念与生活态度的天壤之别,都会让故友作鸟兽四散。
时间在变,人也在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些唏嘘,因为我想起了高中时的好朋友,阿杰。
他是我高中最好的哥们儿,我们无话不谈,一起逃课,还约定好未来做对方小孩的干爸。
大学时,他选择的音乐系,我选择的中文系。
后来再联系时,我和他分享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他却一脸茫然;他向我介绍西方音乐的美妙,我却一头雾水。
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联系也越来越少,最后还是疏远了。
你看,好朋友会疏远不一定非要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
缺乏理解,不能长久
阿莲不太能吃辣,但她的朋友阿娟却无辣不欢。
每次两个人一起吃饭,阿娟总是点上满满一桌川菜,还要吩咐服务员一声,“记得多放一点辣。”全然不顾阿莲无奈的表情。
久而久之,阿莲不再同阿娟一起吃饭了,她找到了一个也很喜欢吃辣,但是愿意为了她嘱咐服务员少放点辣的女孩。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朋友之间相处讲究求同存异,你能理解我的难处,我能体谅你的麻烦。
缺乏理解的友情,必然是一段痛苦的友情,自然而然就疏远了。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真正的知己,朋友也分为多种,一般的朋友、普通的朋友、真诚的朋友,最知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够让自己值得珍惜和信赖的知己,也是自己心中最信任的人,朋友是会懂得感恩和回报,讲义气守信用有良心,朋友之间应该是相互的付出、不是索取,能够与你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主动站出来为你说话,给你安慰、为你做事,给你帮忙、为你解除烦恼的人。朋友就是相互之间的体贴、信任、尊重、照顾、支持、帮助、理解、宽容、彼此之间都愿为对方甘愿付出、为对方忠实的守护者,这样的朋友无所疑问的就是真正的知己朋友。 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联系、但一定总放在心上。
有一首歌唱道;走了老朋友又有新朋友.用一句话形容你朋友的情况是:良鸟择木而栖,或者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的朋友找到他认为的好去处了.
还有一句话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找趣味相投的人去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