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刚上位的时候,一般就要为自己选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陵墓,并花费很长时间才将它建成。比如朱元璋的陵墓就花费了25年的时间才建成。而且,皇帝的陵墓中都设有很多的机关,在皇帝下葬之后,这个机关就会启动,这就是为了防止一些盗墓者前去。
古代的殉葬制度非常的残忍,我国自殷商时期的奴隶社会开始,便有了殉葬风俗。春秋战国再到秦朝都沿袭了过去的传统,虽然秦朝之后是封建制王朝,但是皇帝身死,依然要陪葬很多后宫妃子和佣人。
历朝历代修筑皇陵的工匠,几乎全被活殉葬在了墓中。通常是等到皇帝下葬后,外面的士兵将地宫的大门反锁,不让里面的工匠出来。
后来,这些人变得非常的聪明,在建设的时候为自己留了一手,他们会在皇陵内,设置出一些非常精妙的机关,为自己做逃生之用,由于这个机关设计得非常隐蔽,平常只留一条缝隙,监工的人实际上根本看不到,这个机关叫做"木栓顶门"。
孙殿英当年在盗慈禧陵墓时就曾发现了这一秘密。
1928年,时任军长的孙殿英,嘴上以军费紧张为由,对清东陵进行了挖掘,当然其中也没有放过慈禧的定东陵。虽然士兵众多,但一代皇陵又怎会是轻而易举就打开的。在慈禧地宫的大石门前,孙殿英被挡住了,这个大石门坚固无比,深处地下,又不敢炸。
后来,孙殿英在门的上面,发现了一条细缝,这条细缝就是开启墓门的"钥匙孔"。
明清两代的石门是从整块石头上雕刻出来的,分为左右两个,每个重达一千磅。用于关闭大门,工匠们使用民间"木制螺栓顶门"的原则:设计一个长石条并从内部顶住门,从而消除了从外面推开的可能性。
工匠会提前制作好一把特殊的石门钥匙,名叫拐钉钥匙,这种钥匙可以将顶门长石条推开,也能从外面慢慢地将石条放倒。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不用留人也能在门后关上石门的效果。这种设计是非常保密的,真是一举两得。
虽然这是为活命被逼的做法,但是也足够看出古代匠人的智慧。
皇帝下葬后地宫反锁,最后一名工匠如何逃生,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最后一个工匠是不能够出来的,因为皇帝就是要让工匠出不来,所以才这么设置。
工匠在给皇帝修建帝陵的时候,都会偷偷挖一条秘密隧道来方便自己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