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为什么比东莞出名?

2025-04-06 12:01: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5月23日,王志纲带着他100多页的《顺德突破——建设国家可持续转型发展示范区白皮书》再临顺德。这是顺德首次邀请民间智库(王志纲工作室)为顺德“突破”找路。
对顺德来说,王志纲一点也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后期,王志纲提出广东“四小虎”概念,以及在1994年,王志纲作为独立策划人在顺德碧桂园一战成名,带着那句“可怕的顺德人”让顺德“爆得大名”。
在当时的“四小虎”排名上,王志纲将顺德放在第一,其代表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然后是南海,个体经济铺天盖地;再一个是中山,地方国营组成联合舰队;最后是东莞,代表的是“借腹生子”模式。
王志纲坦言,这种排法引发了一场“官司”。“10年后,东莞一名相当大的官员找到我,一定要请我吃饭,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想要见你,因为我对你一直不满意,东莞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了顺德,为什么不能把东莞排第一?”
王志纲是这样回复的:我对“东莞模式”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借腹生子”的方式,生了很多娃娃,最后全是别人家的孩子,当哪天发生问题的时候,代价不小;顺德尽管不大,但是符合市场规则,血管里面流淌的是市场法则。
王志纲将双方的差异归结为DNA的不同:“珠江东岸以东莞为代表,原来多是大沙田,以种粮食为主,相对较为简单,基本上不怎么和市场打交道;而珠江西岸的顺德,是桑基鱼塘,与市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农耕时代表现差别不大,在改革开放后,是市场因素胜出的时候。”
“DNA可是影响一辈子的事情。”王志纲认为,千万别小看这个基因,它决定了顺德在几十年来,走到今天没有变形,至今仍是中国制造业重镇,是百强区之首。
王志纲说,他接触了顺德很多官场人士、企业骨干,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从全国各地来到顺德,其中不乏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他们跟我说,我们当年来顺德,说得好听点,是被你呼唤过来的;说得难听点,是被你忽悠过来的。那是顺德的一段黄金时间,全国的人才资源纷纷南飞,首选顺德,顺德得到各种资源毫不费力。”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现在看来,顺德一枝独秀的辉煌已成历史,且同样面临着种种问题。在上周的媒体见面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顺德经济发展在先,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加上周边城市都已经发展起来,推动新的增长点、留住优秀人才很难。顺德唯有继续通过产业转型、城市升级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他最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政府高效率运作,实现城市升级的每一个分任务顺利完成
王志纲认为,顺德也存在致命的缺点。拜后发优势所赐,日本出现一个电饭煲,3个月后就能在顺德找到,顺德也已经习惯了“眼见为实,落袋为安”观念;如今顺德与其它地方站在了市场的同一起跑线上,顺德就不能再固守“看不见的就是虚的”理念,还要在理念创新方面下功夫,实干、理论两条腿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