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中僵尸元素很多,其中还将许多僵尸进行等级划分,认为僵尸也是能够进化升级的。古代是怎样划分僵尸等级的?僵尸的进化最终形态又是怎么样的?
对于僵尸,最熟悉的莫过于现代影视剧中的清代僵尸,可其实关于僵尸的传说在古代也有。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尸变》、《喷水》,就都是关于僵尸的。
此外,袁枚的《子不语》可以说是古代记录僵尸最多的著作,什么《僵尸抱韦驮》、《僵尸夜肥昼瘦》、《焚尸》?..都出自其中。同时,袁枚应该还是最早将僵尸进行等级划分的人之一,他的僵尸等级划分法也是影响巨大。
“地中有游尸、伏尸、不化骨三种,皆无棺木外袭者。游尸乘月气,应节而移无定所;伏尸则千年不朽,常伏地;不化骨乃其人生前精神贯注之处,其骨入地,虽棺朽衣烂,身躯他骨皆化为土,独此一处之骨不化,色黑如玉,久得日月精气,亦能为祟。”
“不管是最低等的紫僵,还是最高等的不化骨,均可进化为旱魃;旱魃又可再进化成究极形态――?辍薄?/p>
按照袁枚的划分,首先是紫僵、白、绿僵,再到游尸、伏尸、不化骨(人死后身体某些部位因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尸骨不化,这一块不化的骨头便被称为不化骨,色黑如磐石)。
后来又是旱魃、最后再进化为?辍?/p>
而现代的一些小说戏剧中的划分又与之另有不同,其中就有僵尸六级划分法:
第一级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怕光、怕火、怕水、怕鸡、怕狗、甚至怕人;
第二级是“黑僵”,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便会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黑毛。
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黑僵见人也会回避,只在人睡梦中吸食人鲜血。
第三级为“跳僵”,亦叫“跳尸”,黑僵纳阴吸血数十年后,黑毛脱去。以跳代步,且跳步快而远。
仍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
第四级“飞僵”,亦称“飞尸”。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
第五级僵尸名为“魃”,又称“旱魃”“火魃 ”“干魃”。
最后一级则是僵神,不再是“尸”,已是魔。
想了解更多历史趣闻,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