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s和50s代表的是亚基的沉降系数,不可以简单相加。
由于沉降系数不同,核糖体又分为70S型和80S型。
70S型核糖体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及叶绿体、线粒体基质中,其小亚单位为30S,大亚单位为50S。80S型核糖体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其小亚单位为40S,大亚单位60S。
扩展资料
沉降系数的测定原理就是在恒定的离心力场下测定样品颗粒的沉降速度。
因为样品颗粒很小,不能直接看到它们的沉降运动,所以把离心时样品颗粒的界面移动速度看作是样品颗粒的平均沉降速度。通常使用Schlieren和吸收光学系统来记录界面沉降图。在沉降图中样品界面一般表现为一个对称的峰,峰的最高点代表界面位置。
通常沉降系数测量精度为±2%,但是如果面界图型表现为不对称峰型,或希望沉降系数测量精度达到±1%或更小的情况时,按峰的最高点作为界面位置就不够了,这时应该使用二阶距法计算界面位置。
30s和50s代表的是亚基的沉降系数,不可以简单相加。真核生物核糖体沉降系数是80s,大小亚基沉降系数分别是60s和40s,加起来少了20s呢。不是简单加起来就可以,不过加加减减倒是方便记忆
由于沉降系数不同,核糖体又分为70S型和80S型。70S型核糖体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及叶绿体、线粒体基质中,其小亚单位为30S,大亚单位为50S;80S型核糖体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其小亚单位为40S,大亚单位60S.
沉降系数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