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对外开放吗

2025-04-15 13:20: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八宝山革命公墓对外开放。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长安街延长线路北,建国后,在明代护国寺基础上改建。

朱德、瞿秋白、董必武、陈毅、陈云、彭德怀、任弼时、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革命伟人去世后葬此,八宝山革命公墓对外开放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

扩展资料:

1950年,任弼时因病逝世,下葬在八宝山东部坡顶,任弼时墓也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该墓占地300平方米,现场走访过,感觉颇像小广场。

清明时节来访,墓地处鲜花较多,因为会有很多团体来这里举行爱国主题的教育活动。之后,开国副主席之一的张澜逝世,葬在任弼时墓的西侧。

1955年纪念瞿秋白烈士牺牲20周年时,又把秋白遗骨从福建长汀迁葬墓东侧,这就形成了第一墓区。

接着又扩展了第二墓区,第三墓区。从任弼时墓往南走,也就是顺着坡往下走,一条路将第一墓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西区多为民主人士。

第一墓区安葬的有李先念、陈云、李富春、彭真、姚依林、耿飚等,也有元帅罗荣桓、聂荣臻,大将黄克诚、徐海东,上将萧华、杨得志、宋任穷、李克农等。

他们有20世纪50年代初逝世的,也有改革开放之后逝世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和陈毅的骨灰安放在骨灰堂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宝山革命公墓

回答2:

当然开放了。

八宝山革命公墓建立时主要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革命烈士、国际友人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92年,根据北京市政府规定,安葬范围由原定的县团级以上干部提高为司局级以上干部。1996年12月,革命公墓正式被市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都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扫革命先辈,他们在这里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回答3:

按照民政部规定,革命公墓对外开放,以便公民瞻仰/参观;但是到付国级以上,就不能随便进入了。友情提示:记住,等级观念。

回答4:

应该是不对外开放的。

回答5:

可以!但是仅限于墓区。骨灰堂管理很严,只有家属持有骨灰寄存证才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