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江潮 其一》宋代 徐积
独派岂从天汉坠,千涛争趁海波还。齐声怒过轰雷鼓,乱沫喷来碎玉山。
译文:这条单独的河流难道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千万波涛争赶着涌入大海。浪涛声像狂怒的雷鼓声,浪花乱拍喷向玉山上。
2,《钱塘江潮 其二》宋代 徐积
沧溟几道入江淮,此独奇哉复怪哉。
译文:几条大海的河流涌入江淮之地,这种景色既奇特又古怪。
3,《钱塘江潮》宋代 释文珦
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
译文:刚开始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渐渐感觉像是长城。从远处的山里传来,声音高过两岸。
4,《钱塘江》明代 夏原吉
浩渺惟天阔,茫洋与海通。赭龛分左右,吴越界西东。
译文:水面辽阔像是天空的广阔一样,茫茫河流与大海相通。分成左右褐色的盒子,吴越分为东西两界。
5,《登吴山绝顶望钱塘江潮》明代 孙一元
独倚危岑岸接䍦,晚潮初上练痕齐。
译文:独自倚靠在悬崖看着岸边,钱塘江晚潮开始涌上来盖住了痕迹。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观浙江涛》
2、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宋昱《樟亭观潮》
3、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杨蟠《钱塘江上》
4、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朱继芳《钱塘江》
5、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贯休《秋过钱塘江》
6、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释文珦《钱塘江潮》
7、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李白《横江词》
8、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9、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
10、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王在晋《望江台》
11、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12、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苏轼《观浙江涛》
13、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刘黻《钱塘观潮》
14、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徐凝《观浙江涛》
15、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汤金钊《钱塘观潮》
16、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王荫槐《晚渡钱塘江》
17、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七绝·观潮》
18、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赵朴初《钱塘江观潮》
19、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20、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21、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北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22、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23、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十之十)》
24、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25、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26、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27、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阮元《月望后至海宁州登海塘观潮》
28、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明·方行《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29、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胡仲弓《钱塘江待潮》
30、依旧群龙,怒卷银汉下天涯。雷驱电炽雄夸。——赵鼎《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
31、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罗隐《钱塘江潮》
怒声汹汹势悠悠,
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
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
好骑赪鲤问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