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先天行为和生物的遗传基因、种族类别、生存环境等有关,通常具有遗传性。先天行为或称为生物的本能,是生物所具备的基础的、根本的行为,是生来就拥有的。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都能完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当年曹操的士兵都没有吃过梅子,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梅子是酸的,那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局。
根据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的类型,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由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在大脑皮层形成了语言中枢,于是人类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这是是人类所特有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例如谈梅止渴。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如下:用无关刺激(如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再用一非条件刺激(如进食)跟它结合,两者共同作用一定时间.结合若干次以后,单独使用无关刺激,就能引起原来由非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分泌唾液),这里铃声已经变成分泌唾液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形成了。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为什么你会这样问呢
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后天学习。
而非条件反射是一种受到刺激后的反射,是简单反射
二者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