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出处:
《孟子·尽心上》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所著。
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籍贯鲁国邹今山东邹城生卒年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