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剂的原理是什么?

2025-04-01 17:50: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发泡剂分为两类,化学发泡剂与物理发泡剂。化学发泡剂是在高温下分解形成气态分解物(N2、CO2、NH3等)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个分解过程通常是放热和不可逆的。物理发泡剂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在正常情况下已汽化的物质。物理发泡剂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戊烷、己烷、癸烷等)。含氯碳氢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氯-氟碳化合物(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等)、N2、CO2稀有气体和空气。
常规的物理发泡是指,将物理发泡剂与树脂基体均匀混合,通过改变操作过程中的条件,依据热力学不稳定原理使发泡剂发生物理变化,进而生成气泡的过程。
化学发泡剂,受热分解或原料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气体,化学发泡剂在加热时释放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等。

回答2:

发泡剂分为两类,化学发泡剂与物理发泡剂。

化学发泡剂是在高温下分解形成气态分解物(N2、CO2、NH3等)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个分解过程通常是放热和不可逆的。

物理发泡剂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在正常情况下已汽化的物质。

物理发泡剂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戊烷、己烷、癸烷等)。

含氯碳氢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

氯-氟碳化合物(三氯一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等)、N2、CO2稀有气体和空气。

回答3:

所谓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化学发泡剂 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
化学发泡剂又有无机发泡剂和有机发泡剂之分。
有机发泡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偶氮化合物;
2.磺酰肼类化合物
3.亚硝基化合物。
无机发泡剂主要有以下类别:
碳酸氢钠 碳酸氧钠是一种无机发泡剂,白色粉末,比重2.16。分解温度约为100-140℃,并放出部分CO2,到270℃时失去全部CO2。溶于水而不溶于醇。
物理发泡剂 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那么这种物质就称作物理发泡剂。
常用的物理发泡剂有低沸点的烷烃和氟碳化合物。
1.正戊烷
2.正己烷
3.正庚烷
4.石油醚(石脑油)
5.三氯氟甲烷(简称Freon11)
6.二氯二氟甲烷(简称Freon12)
7.二氯四氟乙烷(简称Freon114)
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机械作用力引入空气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泡沫,在纸面石膏板、发泡混凝土领域大量应用。
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发泡剂的实质就是它的表面活性作用。没有表面活性作用,就不能发泡,也就不能成为发泡剂,表面活性是发泡的核心。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有:
1.十二烷基硫酸钠(K12)
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3.松香皂类发泡剂
4.动植物蛋白类发泡剂
5.纸浆废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