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历史上是没有赫里这个人,这是从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为了引起观众的内心的强烈共鸣,让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表现于成龙的刚正不阿。剧中赫里也明白当时要杀自己的不仅仅是于成龙,皇帝也是想对他下手,即使当时手握军队也不敢与朝廷对抗,这样下场也是死而且还落个谋权造反的名声。
在影视作品中赫里他是当朝皇上的外甥,是皇亲国戚。在江宁,他是这两江的领衔长官,是于成龙的上司,于成龙无权问他的罪,虽然赫里作为皇室宗亲,目无法度,为害一方,康熙也想用于成龙的手除掉赫里,在官场上刮起一道清风。
于成龙都是明白人,岂能不知皇帝的用意?所以表面上看是于成龙不顾个人安危公审赫里,大快人心,实际是为皇帝出去这块心病。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于成龙秉公执法,更好的在两江站住脚替皇上管好这片富庶地区,还能够给当朝官员树立良好的正面典型。在加上那时候清朝入关不久,民心不稳,康熙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清朝政权。
但是实际上从一品汉人总督是不可以斩从一品满洲驻防将军的,清朝律例规定满人犯罪是由满人来定罪行刑的,如果历史上真有赫里此人,如此作为,只能由满人自己的衙门审理,按理说于大人是无权斩杀的。所以此处只是编剧的一个历史性硬伤,没必要追究根源了。
因为赫里犯了罪,而且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但因为赫里身份高贵,所以于成龙就先斩后奏了,赫里没反抗,大越也是觉得于成龙不敢真动手。
赫里曾陪伴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立下不少功绩,只是在为官期间贪得无厌,所以于成龙就先斩后奏了,赫里没反抗,大约也是觉得于成龙不敢真动手。
赫里曾陪伴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立下不少功绩,只是在为官期间贪得无厌,屡屡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所以于成龙便先斩后奏。
赫里是个虚构人物,真实历史里于成龙是杀不掉那个级别的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