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常采取支付班主任津贴的办法。这种貌似合理的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更强化了班主任是专业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而没有这方面待遇的科任教师和其他教学辅助人员也就更有了“不受其禄,不当其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旁观者心理。另外,从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本人德育效果的影响上看,管理者物质刺激的初衷也远没有达到,而班主任津贴的“负效应”更是让管理者始料不及。在学校管理中这种“津贴怪圈”并非个别现象:班主任津贴越来越高,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越来越严格,班主任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教师越来越不愿意担任班主任,职称晋升成了当班主任的主要动力。由此,在许多学校的德育管理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样的管理悖论:学校在班主任津贴上的投入越多,班主任与普通教师的教育合力就愈小,甚至出现班主任津贴的投入量和学校德育实效成反比的尴尬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