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住锡,在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静的山林中建起一座寺院,这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少林寺。
但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少林寺落成30多年后,即527年,菩提达摩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达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后来到永宁寺,只见那九级浮屠“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称活了150岁,周游列国,从未见过如永宁寺这般精美的寺院。于是,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赞美不停,已经将心许与嵩山。
离开永宁寺,达摩来到几十千米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这时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
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当自勉励!”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泪流满面道:“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
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