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想他成人才啊,就教他经典素读,凡是有大成就的学者都受过这种训练,打通右脑,以后作为不可估量啊。
西方有《圣经》东方有《论语》、《孟子》,不管中国外国的经典都可以素读。
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二十以后泯然众人矣吗,就是因为四岁左右没有打通海马区域,最后泯然众人矣。
彼尔盖茨、杨振宁和犹太民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许许多多文化名人像鲁迅、胡适、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汤川一家五兄弟皆是学者)小时候全都受过这种训练,关键期就是三到五岁,至迟不要超过十三岁,过了十三岁再做这种训练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你不要看小孩子小时候记忆很好,那是因为现在正处在右脑发展阶段,如果不利用这个阶段好好开发,到了上小学开始用左脑学习时孩子的记忆力就不会再有这么好了,所以三四岁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这个道理是很多学者都认同了的,也就是所谓“四岁半墙”。“跨越了这个年龄阶段再来谈智力开发老实说,其实都是自我安慰罢了”--这是曾国藩的后人曾仕强教授的原话。还有七田真,井深大这些早期教育的先驱者们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经典可以培养人的风骨,它们的确有这样的力量。反复朗读和背诵将打开大脑深层学习回路,也就是间脑记忆回路,这样的回路是左脑(以理解记忆为主)的N次幂倍,它(间脑记忆)将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理论你可以慢慢了解,但可以确信的是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包括将来学英语等都能用它(间脑记忆)轻松掌握。
我已经在做了,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尝试尝试。我的孩子也像你的孩子一样,他两岁时听《西游记》的主题歌,竟然能从头到尾全记下并唱出来,幼儿园学歌跟玩似的就记住了,看英语碟(纯英语的)居然能原汗原味的把英语对话背出来(玩耍时无意念的)。我从他三岁上幼儿园起开始给他诵经典(反复朗读),刚开始难一点,越到后面越容易 ,后来能一个月认识三字经(一千五百多字),半个月背出来。现在还在继续。打算一直坚持下去。
音乐训练除了可陶治性情外,还可增强对语言的记忆力。
在接受测试的中文大学60位女生中,小时候曾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比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能多记忆17%的文字资料。
以往脑智能学的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左脑比一般人大,他们的左脑可能较一般人发达,而左脑也是主要负责语言记忆的。因此,接受正规音乐训练很可能令人们的左脑发展较佳;连带左脑所控制的语言忘记力都一起提升了。
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加强词汇量记忆,那么,有必要进行钢琴课程的学习。最新研究发现:参加音乐学习的儿童,他们记忆词汇的能力要强于没有参加音乐学习的儿童。这项研究继承了早先有关音乐学习可提高非文字记忆能力的观点。
25年前,科学家就曾发现,音乐学习与提高某些能力的相互关系,尤为突出的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参加音乐学习的儿童在阅读记忆词汇和歌曲吟唱方面表现得出类拔萃。1998年,中国香港大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家陈美龄及其同事研究表明,六年以上音乐学习经历的成年人有很强的词汇记忆能力,但是记忆单词和词汇结构的能力很平常。随后,陈美龄和同事对90名学生进行非文字记忆测试,其中一半的学生有1-5年的音乐学习经历。测试结果显示,参加音乐学习的学生词汇记忆能力较强,但是记忆单词和词汇结构的能力稍逊之。这与以前的研究相吻合。
2002年,陈美龄进行的测试反映出音乐学习在记忆词汇方面表现出的的差异性。进行测试的学生中,有24人坚持音乐学习,9人已停止音乐学习,17人开始音乐学习。结果显示,那些坚持音乐学习的学生,其非文字记忆能力很强,而那些已停止音乐学习的学生的非文字性记忆能力远不及坚持音乐学习的学生。通过对比可看出,持之以恒的音乐学习才会使词汇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七月份的《神经心理学》杂志上。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神经心理学家洛纳·雅各布森(Lorna Jakobson)说,音乐学习是提高非文字记忆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雅各布森和陈美龄一致认为,音乐学习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尤其在非文字记忆方面更为突出。
人类80%以上的经验、认知来源于书本和各种媒介,而不是亲身经历。所以说,
现在,很多家长因为提倡减负,而极端的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学习太多东西,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建议一:你的孩子,聪明、记忆力好!你应该试着讲一些(或者是买一些影碟)有趣的小故事给他听,引导他对文学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书本不要买太早,等他要,而且还要让他觉得得之不易。——分寸和火候要掌握好。
建议二:如果不想孩子成为“书呆子”,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只是看书,不求甚解,那叫读死书,记死道理。
建议三:不强求孩子做事情,也不要轻易扼杀孩子的想法。
你的小孩太棒了!我建议他再过几年可以去学乐器,7岁那时候.但也要让你的小孩多休息,不能学了这个又去学那个.
好好学习。可以学习更过多的东西。只要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