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塘如何清塘、防病?

2025-04-02 17:54: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干塘清塘,加固塘基。
在冬季后,将塘水排干,挖去一层污泥,然后让阳光曝晒,可达到清除虫害的目的。若因生产需要养过冬鱼蟹,未能做到冬季捕完后干塘,可用排污机将塘底污泥抽提一部分,或用竹篓将污泥捞取,用小艇运到岸上,作植物基肥,一举两得,减少塘底的污泥量,有利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繁殖。同时,还应清除塘堤埂披上的杂草,以减少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同时加固塘基,预防渗漏。
二、药剂清塘
1、生石灰清塘:在鱼蟹池修整后,选择晴天进行生石灰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100公斤,将干粉均匀干撤到塘底或池底及塘基上,再故入4-6厘米清水,次日用长柄耙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发挥生石灰的杀毒作用。
有些鱼蟹池塘,若清塘清池前无法排水,或原池水排出后又无法补人新水,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每亩水面(1米水深)可用120-150公斤生石灰,装入小艇,加水后变成灰浆,趁热全塘泼洒。
用以上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后7天,将池塘水放至所要求的水位,然后按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晶体敌百虫500克溶水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水中寄生虫;3天后,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一般每亩(1米水深)用甲、乙各1瓶(500毫升)按说明配好后全池泼洒,2-3天后,等水色转为嫩绿时可放入鱼苗、蟹苗。

回答2:

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蟹池需满足以下条件:①面积适中,一般为3500平方米~6670平方米。②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坡比1:2.5~3,池水深1米~1.5米,保水性强,不渗漏。③土质为粘壤土,底层淤泥不能过厚,以免妨碍河蟹打洞穴居。④环境安静,稍有惊动都将影响河蟹的摄食和蜕壳。⑤沿蟹池四周坡脚2米~3米处开挖宽4米~6米,深0.6米~1米的环形集蟹沟,坡脚边及中间为大平台,或在蟹池中间挖集蟹沟,沟的两边为大平台。⑥蟹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蟹池的1/5;池底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以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养蟹池防逃设施多采用聚乙烯网围拦,用3×3聚乙烯网片(目大以螃蟹不能逃逸为准)置于池埂上,网高1米,埋入土内0.2米,出土部分0.5米,另0.3米作盖网,与墙网成45度倾斜,再将宽0.3米的塑料薄膜缚于盖网上。

回答3:

建议去问专家!

回答4:

转:
池塘养蟹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与设施
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蟹池需满足以下条件:①面积适中,一般为3500平方米~6670平方米。②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坡比1:2.5~3,池水深1米~1.5米,保水性强,不渗漏。③土质为粘壤土,底层淤泥不能过厚,以免妨碍河蟹打洞穴居。④环境安静,稍有惊动都将影响河蟹的摄食和蜕壳。⑤沿蟹池四周坡脚2米~3米处开挖宽4米~6米,深0.6米~1米的环形集蟹沟,坡脚边及中间为大平台,或在蟹池中间挖集蟹沟,沟的两边为大平台。⑥蟹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蟹池的1/5;池底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以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养蟹池防逃设施多采用聚乙烯网围拦,用3×3聚乙烯网片(目大以螃蟹不能逃逸为准)置于池埂上,网高1米,埋入土内0.2米,出土部分0.5米,另0.3米作盖网,与墙网成45度倾斜,再将宽0.3米的塑料薄膜缚于盖网上。
二、蟹种选择与投放
蟹种宜选择生长速度较快、体质健壮、肢体齐全、甲壳完整、爬行活跃、规格整齐、无伤无病的优质长江蟹种。投放时间在12月至来年3月份,规格以每公斤80只~120只为宜,每667平方米放养15公斤~20公斤、1200只~1600只。放养前15天~2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60公斤~8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待毒性消失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发酵的畜禽粪800公斤~1000公斤,并注入新水,培肥水质。放种时用0.0002‰孔雀石绿或3%~4%的食盐水浸泡蟹种3分钟~5分钟。如从外地长途购进蟹种,还应将蟹种先在新鲜淡水中浸泡1分钟,取出放置5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二三次,使蟹种慢慢吸收水分,并冲洗掉泡沫,再行消毒放养。
放养宜选择晴暖天气,将蟹种均匀放在蟹池四周的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切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放养时操作要轻,使蟹种在池内均匀分布,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同时,蟹池不能混养凶猛鱼类和鲤、鲫等底层吞食性鱼类,因为河蟹的生长主要靠蜕壳来完成,刚蜕壳的河蟹犹如一块嫩肉,易遭吞食性鱼类的伤害。所以养蟹池内只能适量混养上层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
三、饲料投喂
河蟹属杂食性水生动物,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一般每日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放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个食台。当水温10℃以上时应开食,日投饲量占河蟹体重的比例为:3月~4月1%,5月~7月 5%~8%,8月~10月10%以上。投饲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般每产1公斤商品蟹需动物性饲料(湿重)3公斤~4公斤,商品饲料2公斤~3公斤。此外,全年饲料分配比重为:动物性饲料占40%,糠、饼类25%,青料35%。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1.巡塘检查 每日早上和晚上要坚持巡塘,观察河蟹的摄食、生长情况,检查池埂或拦网是否有洞,防逃设施和进出水口网罩是否损坏,防止逃蟹与敌害侵入。
2.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春季每7天换水1次,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河蟹生长和顺利蜕壳。一般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春季每月施用1次,夏秋季半月1次。
3.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河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0.001‰土霉素粉、0.0005‰~0.001‰呋喃唑酮、0.0005‰蟹安灵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0.1克~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河蟹蜕壳。寄生虫可用0.005‰~0.01‰福尔马林或其他适量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二三次,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