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巴文化的结构和国家政治情况虽还不十分清楚,但考古遗物充分表明,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相当高的。摩亨佐·达罗城市的设计和建筑物,在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古国非常少见。哈拉巴文明的经济已形成一个经营方式多样的、规模巨大的体系。广泛散布的农业村社,表明农业经济是文明的基础。耕地主要为沿河肥沃的土地。农产品种类较多,大麦和小麦是主要作物。哈拉巴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人体骨骼,几乎未见因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也未见牙齿因日常食物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磨损和腐蚀状况。而后者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是常见到的。居民的贫富在食物方面表现不明显,说明了农产品供给是较充裕的。除农业外,还有许多畜牧业村社和采集部落,散落在印度河流域。
这时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富商们拥有大量财富。在巴纳瓦利城遗址(位于今之哈里亚纳邦)的几座房屋中出土了印章、砝码,还有大小不一存放着粮食、珠宝等各种各样物品的储藏罐。商人不仅从事内陆贸易,而且与两河流域等地有较密切的贸易往来。手工业分工比较细密,有固定的产地。在今天已干涸的加格尔河两岸,有许多手工业作坊的遗址。这些作坊有的是烧制陶器、砖块,有的专给陶器上釉,还有的冶制铜制品。哈拉巴文明遗址出土的石像、陶像、青铜像等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例如,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青铜舞女铸像,高11.43厘来,身段苗条,肢体修长,神态安祥自若,造型十分优美。女陶像多头戴角状物,胸部、臀部丰满,表现出女性生育能力的特点。
内部联系密切,是哈拉巴文明经济方面重要的特点之一。哈拉巴、摩亨佐·达罗和卡利班甘三座大城市在经济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它们作为哈拉巴文明的经济中心,把散布在印度河流域广阔地区的城镇和村社联系起来。值的一提的是,印度河流域度量衡制度也较为统一。计量用青铜尺或介壳尺,单位长度前者为0.9厘米,后者为0.6厘米,均为十进位制。重量砝码,单位重量为0.875克。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印度河流域已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政治上还未达到统一的条件下,城市的分布如此合理,其作用如此具有特点,度量衡如此具有统一性,充分表明哈拉巴文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相比,哈拉巴文明是毫不逊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