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中对于争吵型的处理方法

2025-04-08 21:29: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四点帮助自己达到有效沟通:
1、目标导向

什么叫目标导向呢?

就是说,我们在与人沟通前,需要先明确我们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和对方产生矛盾,是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我们沟通的目标,就是要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这种满足,我们自己一个人可能完成不了,尤其当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肯定需要对方的配合,那就少不了要去和对方沟通了。

继续以小红为例,被男友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肯定特别生气。可是她打电话过去只是任其发泄情绪,并不利于关系的修复。

如果她在打电话前缓了一下,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修复关系,那么电话中她的谈话内容首先会和晓钢确认为什么会忘记她的生日,给晓刚一个解释的机会,同时修复彼此的关系。所有谈话的内容都会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

2. 明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对方

有效沟通需要注意的第二点就是明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对方。

我做错都是因为你,你老在旁边唠叨,让我没有思路!

我没法认真工作,都是因为你在旁边不停的打扰我!

我迟到都怪你,谁让你开车那么慢的!

回想我们的生活,我们谁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呢?可是当我们听了这些话之后,自己的反应是什么呢?

委屈!

受挫!

甚至觉得愤怒。

我们直觉的反应基本上是:你凭什么把责任都推给我呢?

指责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在表达的时候,不要总说“你、你、你”,而是把落脚点放在“我”上,这里有一个万能的公式:

你------的行为,让我有----的感觉,我希望你-------

咱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有一对夫妻发生了口角,太太去和先生沟通,但是先生不愿意沟通,回到了房间锁上门,这位太太就生气了,使劲地砸门。

太太在用砸门的行为的方法表达什么情绪呢?表面上看,太太是很生气对吧。但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太太也会感觉蛮无助的。好,如果现在先生开了门。先生也很生气,质问太太,你砸什么砸?

试想,如果这位太太生气的说:“我砸门都是因为你,谁让你关起门不和我沟通。”

那这位先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一定也会很生气,强烈的反驳这位太太。

那我们按照那个沟通的万能公式怎么说呢:

“我砸门,是因为你这样关上门不和我沟通,我感到很无助和委屈,我希望你和我正面沟通我们的问题,而不是回到房间扔下我一个人。”

假设您是这位先生,您感觉一下,哪种表达的方式会让您觉得更舒服,更愿意接受呢?当然是第二种对不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只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特别是我们发泄的时候还有指责的意味。

在人际沟通中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更多的表达请求,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表达指责和命令,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因为,请求和命令的区别在于,给对方的感受是,我们是否真的尊重他们。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

3. 获得反馈,了解对方的需要,最终达成一致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请求之后,就需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了解对方在想什么。

因为,可能当我们说了一大段之后,对方一句话不说,那我们就置对方的情绪不理不顾,自己表达完了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行,我们需要知道,对方对我们说完这些话的感觉,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试着这么去问对方:“听我说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尝试用开放的心态去等待对方回复,而不是给对方一种他不管怎样说都会被指责的感觉,只有在平和、安全的氛围中,他才会告诉我们他的真实感受。

只有了解了他的真实感受,他的诉求,才可以通过双方的磨合和妥协,来达到一个让两人都满意的结果。

不能说只是他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我们自己觉得很舒服了,但让他很难受。

只有两个人都知道了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互相满足,或者各退一步,这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4.一些极端的情况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极端的情况。

比如,两个人情绪都很糟的情况,如果一方太累,不想和另一方沟通,怎么办呢?

往往,如果我们能直接表达出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候他们也能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举个例子,先生今天很疲惫的回到家,情绪不太好,但是太太并没有意识到,还是像往常一样抱怨家庭的琐事。

那这个时候,如果先生冲着太太大喊大叫:“让我一个人呆一会,你怎么回事,每天都说这些事?我在外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

如果您是这位太太,您的感觉如何?可能会觉得委屈,难过,也会感到生气。

那如果先生换一种方法,说:“亲爱的,我今天也很累了,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去听你说这些,因为我今天在公司也被领导骂了一顿,我想一个人呆一会。”

那么这个时候,太太很可能会停下来,说·“哦你愿意和我说说你在公司发生了什么吗?”这时的太太就会开始关心先生,而把自己的那些问题暂时先放一边。因为,她看到先生是更需要帮助的那一个。

当然,有的时候,当对方的情绪真的特别糟糕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留意到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的。

比如这个时候太太情绪也很糟糕,她没有办法感受到先生说的“我很累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选择就是,换一个环境,冷处理一段时间。

我们需要一些事件和空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双方都平静下来了以后,再回来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这个时候,先生外出散个步,是个很好的选择。等到双方的情绪都缓和一些了,再一起来看一下,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家要注意冷处理一段时间和回避沟通是不一样的。

回避沟通是,冷静之后,也不再进行沟通,不讨论解决办法,只是把情绪给压制下去,问题也依然在那里。而冷处理一段时间是指,换一个环境,让大家先平静下来,等稍微平静一点之后,再来复盘,进行沟通,看如何解决问题,和避免下一次的冲突。

因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想到目标导向的,他理智的部分会被情绪的部分冲掉。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一会。

回答2:

有效沟通中对于争吵型的处理方法

1、表达具体明确

说话要说的清楚明白,别让对方听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或者总是在猜你的意思。

你可能会觉得,两个人已经很了解了,都在一起了,还用事事都明说吗?然而事实上,正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达不清楚,往往成为了争吵的导火索。

比如说,你觉得回来的晚,那你就直接地告诉他你希望他几点前到家,而不是只说一句“下班早点回来”。也许你们的对于时间的概念并不一样,他觉得回家够早了,但是在你看来却还不够。

吵吵吵,3个方法让你们沟通有效,减少争吵

2、就事论事

在我看来,将一件事和另一件事搅在一起是最愚蠢的行为,尤其是在发生争执或吵架的时候。

本来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情发生的争吵,然后某一方就开始翻旧账,几年前的事情都能拿出来说上一大串,另一方怎么可能不觉得厌烦。

除此之外,“你从来都不听我说什么”、“你总是这样”等论断式的表述方式,更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恶化,将对方平时好的表现全都抹杀掉,更会让对方寒心。

请学会就事论事,一件一件事情慢慢地解决,而不是胡搅蛮缠,全部搅和在一起。

吵吵吵,3个方法让你们沟通有效,减少争吵

3、常常表达需求和感谢

真正聪明的人会对自己的另一半为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表达感谢,通过正面的引导,来让对方朝着自己期望的地方发展。

就拿做家务这件事情来说吧,有很多男人天生就认为这是女人该做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有几个女人会喜欢整天都在家务事上忙忙碌碌?

对于女人来说,她为你做了事情,自然是希望得到你的表扬或奖励的,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但是她不说,你也不给,时间久了,就会有抱怨。

所以,要学会常常表达你的需求和对另一半的感谢,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

回答3:

如果想要让两个人之间的沟通变得高效,你需要谨记以下这3点:

1、表达具体明确

说话要说的清楚明白,别让对方听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或者总是在猜你的意思。

你可能会觉得,两个人已经很了解了,都在一起了,还用事事都明说吗?然而事实上,正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达不清楚,往往成为了争吵的导火索。

比如说,你觉得回来的晚,那你就直接地告诉他你希望他几点前到家,而不是只说一句“下班早点回来”。也许你们的对于时间的概念并不一样,他觉得回家够早了,但是在你看来却还不够。

2、就事论事

在我看来,将一件事和另一件事搅在一起是最愚蠢的行为,尤其是在发生争执或吵架的时候。

本来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情发生的争吵,然后某一方就开始翻旧账,几年前的事情都能拿出来说上一大串,另一方怎么可能不觉得厌烦。

除此之外,“你从来都不听我说什么”、“你总是这样”等论断式的表述方式,更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恶化,将对方平时好的表现全都抹杀掉,更会让对方寒心。

请学会就事论事,一件一件事情慢慢地解决,而不是胡搅蛮缠,全部搅和在一起。

3、常常表达需求和感谢

真正聪明的人会对自己的另一半为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表达感谢,通过正面的引导,来让对方朝着自己期望的地方发展。

就拿做家务这件事情来说吧,有很多男人天生就认为这是女人该做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有几个女人会喜欢整天都在家务事上忙忙碌碌?

对于女人来说,她为你做了事情,自然是希望得到你的表扬或奖励的,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但是她不说,你也不给,时间久了,就会有抱怨。

所以,要学会常常表达你的需求和对另一半的感谢,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

回答4:

要素一:目的。沟通的目的就是管理者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通过沟通,管理者让对方明白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也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沟通的目的本来就是非常明了直白的,但是管理者在沟通之中,经常会忽略沟通的目的,也就是偏题。特别是中国人的沟通以情感交流为先,理性交流为后,所以就会因为情绪的问题,导致理性交流的缺失,比如聊着聊着就对人不对事,这就是明显的丢掉了沟通的目的。而没有目的的沟通就是无效的,因此管理者要把目的时刻放在脑中,沟通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沟通的目的展开。

要素二:对象。要获取正确的信息,就要找对人进行沟通。管理者如果对企业组织内部分工不熟悉,就会出现找错了沟通对象的问题。要是在冲突管理之中,找错了沟通对象,会导致信息错位,不仅不能避免冲突,反而会因为找错了人,加速原来的冲突的升级。在和客户的沟通之中,管理者就一定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找什么样的人,毕竟中国商业社会伦理之中讲究“门当户对”,找准沟通对象才有对话基础。

要素三:地点。中国有句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沟通,都应该注意场合。有的管理者在这方面有些大意,比如在公司员工大会上,直接问有的员工为什么早上迟到,这就是不注意场合。不注意场合的后果有很多,但最终必然是导致沟通失效,激化冲突。中国式沟通里,地点的选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更表明了管理者的态度。跟员工沟通,在食堂肯定就轻松,在办公室肯定就显得严肃。选择正确的场合,对应沟通的目的,能够让对方感到受尊重。

要素四:技巧。技巧显然是能够促进沟通的效果的,怎么样让沟通更加顺畅,或者在其中让人更加清楚地明白管理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让对方能够畅所欲言,好的沟通技巧显然会让管理者更容易实现沟通的目的,提高沟通的效率。之前我们对于沟通的技巧也谈了很多,不再赘述,但是我还是想提醒广大管理者一下,运用技巧要适当,过多的技巧会让对方感到管理者“巧舌如簧”或者“八面玲珑”,不够真实可靠,这就是用过了头。一旦太超过限度,就让沟通有了副作用,得不偿失。

要素五:人际关系。管理者可千万不要等到要沟通的时候,再去和人打交道。功夫在平时,在日常管理之中,管理者就应当注意和企业组织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时刻,就会发现,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之间,双方已经基本对彼此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沟通起来就会顺利许多。不要为了沟通再去建立人际关系,那就晚了。对于管理者来说,人际关系必然是笔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小心经营。而且,沟通还能够稳固人际关系,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管理者源源不断地带来便利。

要素六:态度。把态度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态度问题确实是最重要的问题。沟通的态度比沟通的信息还要重要。有的时候,哪怕信息不是令对方满意的,有个良好的态度,双方还是能够很愉快地结束沟通,甚至因为态度好,而进行一些妥协让步,也是很有可能的。态度可以看出来很多信息,一个对于沟通态度不端正的管理者,即便把握了上述五个要素,也还是不能成为最好的沟通者。有个良好的态度,是管理者开展沟通最要紧的前提,态度都不好,谁也不会愿意跟这样的人沟通。

2007年,有一家很著名的汽车厂家因为新车型有设计上的缺陷,向先期购买的一批用户,发出了召回请求。不管怎么说,消费者买了新车,却又要被召回,他们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但是这家企业和消费者积极沟通,非常诚恳地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措施,最终使得这些消费者十分满意。而同年,有家跨国连锁超市的货品标价出了问题,结果消费者都找上门了,他们依然不愿意正面接触,这种恶劣的态度经过媒体曝光之后,这家超市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就是态度好与不好的差别。沟通是把管理的利器,只有懂得沟通要素的人才能完美地驾驭它,才能合理避免冲突。